首页  >>>  怒族研究  >>>   浅论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影响
浅论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影响
本文由 叶 世 富 发表    来源:怒族人民信息港    2012/7/14 12:09:08  

浅论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影响

                                                             叶 世 富
 
    神文化在怒族社会很有影响,统观怒族历史,解放前的整个历史,怒族社会都由神文化所统治。神文化是怒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怒族的经院哲学,其核心是多神论和灵魂永恒论。惧怕神灵惩罚的心理是怒族神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是怒族原始社会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神文化具有正确与谬误的双重性,即有精华和糟粕,它对怒族原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推动和制约的作用,特别对怒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深入研究怒族的神文化,批判地吸收怒族神文化中积极、有益、正确、向上、健康的东西,剔除消极、有害、缪误、不健糠的东西,对于我们宏扬、提升、传承怒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怒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将重点讨论怒族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指出积极、健康、向上、有益的神文化部分,利于取其精华;批判消极、有害、谬误、腐朽的神文化部分,以利弃其糟粕,消除社会影响。
    、怒族神文化的正面影响
怒族神文化是怒族的精神支柱,它几乎占居了怒族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并认为物质反映精神,精神又反作用于物质,二者关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怒族社会和怒族神文化也存在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情况。怒族神文化融哲学、史学、医学、教育、体育、文学艺术、民风民俗为一体,具有哲学功能,似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科学和神学不分家,在怒族历史上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等方面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起过良好的社会效果。怒族社会反映怒族神文化,怒族神文化又反作用于怒族社会,并对怒族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推动或制约的作用。怒族社会历史漫长,但由于怒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难以具体考证怒族的历史年限,应该说,一个民族的形成至少也需要上千上万年的时间,仅以民间流传的64代怒族家谱推断,怒族历史至少也已有1600多年,而怒族神文化则贯穿于怒族历史的始终,几乎占据了怒族的精神世界,推动和制约怒族社会的向前发展。怒族历史上信奉多种自然神崇拜,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树有树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活有活神,死有死灵……,一切都有神,一切都有灵,进而认为万物有神,万物有灵,灵魂永恒,所有这些理念逐渐构成怒族原始宗教,成为一族一教的怒族神文化。当然,怒族神文化中的神,并不是现代正统教里的那种神——庞然大物,更不是什么怪物,怒族神文化里的神是人或自然本身,而不是什么人或自然以外的怪物,诸如宇宙间有什么物怒族就认定有什么神,这里有着朴素唯物主义合理内函,并人神关系密切,或人神同居一屋,或人神同胞兄弟,如家神和人同住一屋,人住二楼,神住三楼,外人不能随便出入三楼,否则,必将遭到家神毒箭的射击;又如,怒族传说故事《腊山和此山》里有这样一段记述,腊山和此山俩兄妹,免于洪水之灾,“兄妹成亲后不久,从此山身上掉下来七样东西:绸缎、布匹、包头、砍刀、篾篓、簸箕、蚂蚁。绸缎变成皇室的祖先,布匹变成汉族的祖先,包头变成白族的祖先,砍刀变成独龙族的祖先,篾篓变成俅人的祖先,簸箕变成怒族的祖先,蚂蚁变成鬼神的祖先。”由于人间难于容纳鬼神,腊山和此山指派他们的一个子女(蚂蚁)——神主到峭岩上居住,去掌管高山上的珍禽异兽和花草树木。由此可见,怒族神文化里的神是人性化了的人和自然本身,而不是什么怪物。千百年来,怒族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各方各面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发挥过其应有的效应,人们对此不应忘记。伴随着怒族神文化的普及和应用,在推动社会生产、自然生态保护、医治疾病、培养德能勤公民、道德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产生过良好的社会效果。那么,怒族神文化通过什么手段去影响怒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怒族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体有哪些贡献?怒族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祭祀的途径来实现,怒族神文化极力推崇神的威力,尽力美化神的形象,抬高神的地位,使神的地位达到登峰造级的地步,让人“敬畏”神、“崇敬”神,诱惑人“崇敬”神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归纳起来,怒族神文化对怒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贡献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了守猎生产。历史上怒族先民常到怒山和嘎日贡山上去守猎,在守猎之前先用鸡、鸡蛋、白米饭、清酒祭祀猎神。祭祀完毕,就开始打猎,其狩猎工具是石头、木棒、竹矛等半加工的原始器具,非常粗糙,简陋,用这些原始工具打猎,会获得大量猎物,以保证怒族先民的生存。后来大批傈僳族涌入怒江地区,一开始上山打猎,收效甚微,后来向怒族学习祭祀猎神,在不理解怒语意思的情况下,生记硬背地记下了怒语猎神祭词,并在守猎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祭祀了怒族猎神,用怒语一祭祀猎神就灵了,获得了大量的猎物。其怒语祭词是:
山高怒山高,
谷深怒谷深;
山美怒山美,
水甜怒水甜;
山富怒山富,
水美怒水美;
林密怒山密,
咸水怒水甜;
别到异国山,
雄野牛;
莫去它乡地,
雌野牛;
异国不好在,
雄山驴;
它乡不好玩,
雌山驴;
别上别家扣,
雄岩羊;
莫上他家套,
雌岩羊;
别到异国山,
雄獐子;
它乡插有竹签,
雌獐子;
……
……
回怒山来,
回怒水来;
怒山有青草,
青草最好吃;
怒水有咸水,
咸水最好饮;
怒山最好玩,
怒水最诱人;
别到异国去,
山兽群,
莫到它乡去,
野兽群;
回来山兽群,
过来野兽群;
怒山最美好,
怒水最香甜;
回来野兽灵,
过来猎物魂。
   获取猎物后,把猎物背回家,在家里邀约村朋寨友分享猎物,举行庆丰仪式,唱《猎神歌》,把猎神(女神)请回家,为猎神设宴款待,与猎神同欢共饮,赠送猎神珠帽、彩珠等礼物,与猎神同睡共起,反映怒族的幽会习俗,依依不舍地把猎神送到高山峻岭,以期来日再相会。《猎神祭词》和《猎神歌》赞美了祖国的锦锈河山——怒山怒水,抒发了怒族最古朴的爱国主义激情。伴随着怒族神文化的进一步的影响,怒族地区相继发明创造了捕猎工具——弩弓、套扣、毒箭等,后又发明创造了猪槽船、筏子,极大地改善了守猎生产条件,守猎生产率大大提高,保障了怒族先民的生活。
(二)推动了原始农业生产。怒族的原始农业是在母系社会妇女积攒粮种和畜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怒族原始农业是怒族母系社会的功劳。怒族历史上从事原始农业生产,主要是刀耕火种(轮歇地),有人说怒族人刀耕火种是破坏森林,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事实上怒族人只在划定的宜粮的范围内砍轮闲地,怒族人不能随地砍树,神文化早已限制了怒族人随便砍树。怒族先民用石斧、石锄、木锄、竹锄从事原始农业生产。春耕时,怒族先祭地神和谷神,以期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地神祭词是:
…………
…………
山上的树绿了,
山下的草开花了;
山上的雪鸟叫了,
山谷的布谷鸣了;
时下已开春了,
眼下要春耕了;
怒人要用刀了,
怒家要用锄了;
怒人要用斧头了,
怒家要用镰刀了;
怒人要开荒了,
怒家要种地了;
开荒别划破手,
种地莫伤着脚;
开山别砸着头,
伐木莫压弯腰;
尘土别伤着眼,
藤蔓莫刺破耳。
 
天气暖和了,
地气和暖了;
时下就要春播了,
眼下就要春种了;
愿春播颗颗生根,
愿春种粒粒发芽;
播下稀种出密苗,
种下密种出壮苗;
播到树桩上照样出青苗,
撒到石头上照常出壮苗;
青苗长出来了,
壮苗长出来了;
青苗绿茵茵,
壮苗绿油油;
雷雨别摧残青苗,
暴雨莫伤害壮苗;
暴风别卷走青苗,
暴雪莫压伤壮苗;
山洪别冲撞青苗,
害虫莫袭击壮苗。
……
……
一棵包谷结出九包穗,
一苗稻谷长出七尾穗;
结出的包谷像牛角样粗壮,
长出的谷穗像马尾样长。
…………
…………
山头树绿绿,
山脚草青青;
放牧的季节到了,
放野的时令到了;
牛群赶到山头上去了,
羊群吆到山脚下去了;
牛群自由地在山头玩耍,
羊群自在地在山脚游玩;
别让牛群被虎叼走,
莫让羊群被狼叼跑;
别让牛群跑到悬崖,
莫让羊群走到峭岩;
别让牛群滚死悬崖,
莫让羊群死于深谷;
别让牛群被石头砸死,
莫让羊群被山洪撞死;
别让牛群被河流卷走,
莫让羊群被溪流冲走;
别让牛群吃着毒草,
莫让羊群啃着害草;
别让牛群染上牛瘟,
莫让羊群沾上羊疫;
愿一头母牛产两头小牛犊,
愿一只母羊产三只小羊羔。
…………
…………
   祭祀后的怒族原始农业发芽、生根、、长叶、开花、抽穗、饱满、成熟,获得丰收,以供怒族先民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地的商贾纷纷进入怒江地区行商,一些先进的铜器、铁器以及小农具流入怒族地区,使怒族地区农业生产工具由原来的竹制或木制农具逐渐被铜制或铁制农具所取代,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向前发展,怒族地区的原始农业逐渐过渡到传统农业,农业生产不断地向前发展,保障了怒族先民的生存。
(三)推动了自然生态土地的保护。怒族自然生态的保护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水、土、树的保护,怒族神文化认为,水有水神,地有地神,树有树神,对水、土、树不能随便破坏,必须严加保护,否则,必将遭到神的惩罚。水是生命之水,没有水人就活不成,水有水源,水神住在水的源头,传说中的水神是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与怒族母系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水神掌管着水的清洁,怒人才有干净水喝,因此,人不能随便弄脏水,一旦弄脏了水,便受到水神的惩罚,更不能破坏水源林,怒族人特别珍爱水源林,保护水源林,借以保护水资源;土地是怒人的生命,甚至胜过生命,怒族是爱土和护土的民族,为了保护土地,怒族人在田间地头栽树种树,营造绿化带和防护林,以防水土流失,甚至不惜尸体的重要,火化族人或家人的尸体去保护每一寸耕地,为后人留下大片大片的伙有地和共耕地;怒族又是爱山林和护山林的民族,怒族人除了在宜粮的轮歇地里砍树外,不能随便砍树,更不能破坏森林,因为,怒族神文化限制了怒族人乱砍树,怒族人砍大树,必须经过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后才能砍大树,并砍树后在大树桩上压上一个扁石,否则,必将遭到山神的惩罚,正因为怒族神文化限制砍树,保住了怒族地区大片大片的山林,有力地推动了森林资源的保护。此外,怒族地区还有大片大片的神山,以供怒人祭祀。神山是怒族举行隆重祭祀活动的场所,神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受到严格的保护,不得随意破坏,神山庄严肃穆,不能在神山上说笑、说丑话、“方便”,不能在神山边沿的溪流洗衣洗被,更不能脱衣洗澡,以防山神家人听见或看见,人从神山上路过,不能着声,只宜默默无言轻轻地走过,神山受到人们的普遍“尊崇”。怒族神山分两种:一种是氏族神山,另一种是怒族村社神山。怒族地区普遍都有神山,保存得较完整的属怒族怒苏部落,福贡县匹河怒族乡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神山,子里甲乡甲怒族自然村不仅保存着氏族神山,而且还保存着怒族村社神山。从表面上看,怒族人似呼“敬畏”神山,实际上保护了大片大片的森林或植被,加上民间村前寨后、四旁自行栽种的果树、漆树、核桃树、龙竹、金竹等,怒族地区山清水秀,绿浪滚滚,环境优美,风景迷人,怒族村寨掩映在绿树丛中,似若神仙居住的殿堂。
(四)推动了“神医”的发展。如前所言,由于怒族没有文字,不知经历了多少漫长的历史,怒族民间流传的64代家谱,那仅仅是一个参考数。人们不难看出,由动物变为类人猿,又由类人猿变为人,由人变为一个怒族,那该是多么漫长的历史啊!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怒族人就靠神医存活下来,并成为整个56 个中华民族中的一员,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据估计,神医在怒族历史上曾经历过成千上万年,并经受住了历史风雨的洗礼,至今芳兴未艾。怒族是当今世界上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世界上其它民族早已走过了三种社会,怒族才走完第一种社会,或者正在走着第一种社会,其思想观念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有千差万别,神医正是由原始社会带入现代社会的一种“医学”,正是靠这种“医学”,怒族由原始人变为现代人。因此,怒族所说的神医,与现代社会的图财害命、装神弄鬼、封建迷信有本质的差别。它是专门用来医治病痛的“医学”,根本没有图财害命的用心和图谋,唯一的期盼就是解除人们的病痛,使其恢复健康。怒族的神医起源于怒族的“万物有灵”,“万物有灵”又起源于怒族原始人在无法理解天地、星辰、日月、生死、兴灭、祸福等自然现象的产物。处于愚昧状态的原始人认为有某种超自然力的物在彼岸驾驭着世间的万事万物。这种超自然的物,便是神。原始人在无法理解疾病的情况下,认为人之所以得病,是得罪了某种神,必须用某种物品去敬贡神,以求神解除人体的痛苦。这样便产生了怒族的原始“医学”,这种“医学”的运用便是神医。神医在怒族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怒族的民间医药全部或大部包含在神医之中。至于区分哪些是神,哪些是药,哪些是科学,哪些是迷信,留待后人进一步去研究、界定,也许神中有药,药中有神,或者神药混为一体,反正神医几乎占据了怒族的大部历史或全部历史,怒族依靠神医,神医救助怒族,神医与怒族休戚与共,唇齿相依,难分难解,因而怒族一代又一代生存至今。这就是怒族民间医药发展史给我们留下的最大启示,也许现代科学暂时还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相信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对此会有一个公证的回答。否则,在一个无医无药的社会里,怒族作为一个民族从古至今生存下来,那将是无法理解和无法解释的。怒族的神医是通过祭祀的形式进行的。怒族祭祀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程序,并有完整的祭词,祭司进行祭祀活动是严格按祭祀程序和规则进行的。怒族对祭司是非常尊敬的,常把祭司视为医师来加以尊重,由于语言的差异,有的学者把祭司一词误译为“巫师”,“巫师”一词在汉语中带有贬义,易诱发官司——起诉,招来未必的麻烦,这是不对的。祭司与巫师根本不同,祭司是为了救人而进行祭祀活动,而巫师则据说是杀魂的,致人于死地,怒人恨巫师,见了巫师会躲着走。怒族祭祀必须经过预测、预祭、正祭等三个阶段。假定村社里有一个患者,请祭司去预测和预祭,祭司不论家里活路多忙,丢下自家的活计,急忙赶到患者的家,帮病人预测。怒族预测通过占卦方式进行。怒族占卦有梦卦、刀卦、竹签卦、手卦、鸡蛋卦、贝壳卦、纸卦、虱卦、米卦、酒卦、鸡头卦、猪肝卦等12种占卦法,此外,还有三种神判法,即捞沸锅、拔火石桩、泼鸡血诅咒。怒族诅咒是很有威力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些话:“怒族一诅咒,河水也会干涸”、“怒族人一诅咒,空中的飞鸟也会掉下来”;“怒族人一诅咒,树上爬行的蛇也会掉到地上”,……。这种情况是否真有,我不得而知,也许会真有,也许会没有,我不敢下结论,但真有的可能性大,否则,民间不会有这些言传,再则,怒族是个小民族,人口很少,没有一定的本事、没有一定的威力,怒族不可能存活到现今。泼鸡血诅咒则有之,那威力无比,其杀伤力胜过枪炮,有过的一方,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氏族都会统统死绝。所以,怒族人不敢轻易进行泼鸡血诅咒,怒族天下最怕就是泼鸡血诅咒。这里有一些什么奥妙,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怒族祭祀预测,15种占卦法灵活运用,轮番进行,一种不行,再来一种,直至预测出结果为止。预测多用刀占卦或竹签占卦为主,此以刀卦为例。祭司用一把砍刀,刀的两端用一根麻绳拴住,拴好刀,便用俩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曳住麻绳的中点,刀悬吊在半空开始预测。占卦时吊刀用手悬挂在空中,使刀进入静态,便开始点所有神名,看何种神害病,并念念有词地念吊刀占卦口诀(略),当念到“瘟疫鬼神犯病”时,吊刀便自然地向前后摆动,预测出该患者的病神是瘟神;念到“山神犯病”,吊刀自然地向前后摆动,预测出该患者的病神是山神;念到“虫神虫鬼犯病”,吊刀自然地向前后摆动,预测出该患者的病神是虫神……。预测出瘟神,便念《瘟神祭词》,预祭瘟神;预测出山神,便念《山神祭词》,预祭山神;预测出虫神,便念《虫神祭词》,预祭虫神……方正怒族神很多,祭词也很多,目前我们搜集出版的就有28首之多,远未完成搜集任务。预祭完,观察数日,说来也神,预祭后,大部患者病情完全好转。少数患者不见好转,改祭别种神。患者病情好转后,就去正祭病神。家庭祭祀一般根据家神或野神来区分,家神在家门口祭祀,野神到野外岩洞或大树下祭祀;氏族神或村社神则到氏族神山或村社神山去祭祀。正祭病神,搭祭抬,竖神柱,祭台上摆放簸箕,簸箕上支有白米、鸡蛋、米花或荞米花、清酒,神柱上吊有小猪仔或鸡,神台上庄严肃穆。祭司严肃地走向神台,正式祭祀,念诵祭词,杀了祭畜禽,再念诵一次祭词,神餐煮熟后,又念诵一次祭词。说来也神,正祭后,九死一生的患者病情完全好转,很快恢复了健康。由此可见,神医拯救了多少怒族人的生命?除此以外,怒族神文化认为万物有灵,灵魂永恒,大人小孩意外外伤,以为灵魂离体,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喊魂招灵,诱魂附体;还有祭死魂,把死魂隔绝在阴间,不让其回阳间伤害活着的人。伴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怒族人也开始学会用药防病治病,主要是植物药、动物药和草药治病防病,那也是极其有限的,范围狭小,并不普遍;怒族人真正用药治病防病是解放以后的事情,那也是半个世纪多一点,远不及怒族神医的历史漫长。怒族人最早不敢用药治病防病,党和政府为此作了许多说服教育工作,才稳定和习惯下来。
   (五)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真正意义上的怒族学校教育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加上最早进入学校教育的少量怒族学子也只能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怒族接受学校教育的历史顶多不过七十多年的历史,而怒族历史则已有上千上万年。因此,怒族民间教育历史悠久,远远早于怒族学校教育的历史。教育关系一个民族的兴衰、发展和繁荣,所以,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任何一种社会都重视教育,怒族也是如此。在怒族历史上借助怒族神文化的威力,依靠民间教育的方式,培养了一代又代怒族社会有用之才,保存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使之代代相传,促进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怒族民间教育涉及怒族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推动怒族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由于怒族没有文字,识字教育不包括其内,怒族民间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但归纳起来,教育的内容只有两种——德育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而这种教育又借助更多的神力,通过家庭教育和村社教育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家庭教为主,村社教育为辅。在这种教育中,长者为师,稚者为徒;智者为师,愚者为徒,人人当先生,人人当学生,开展互教互学。教学方法,父教子,母教女,哥教弟,姐教妹,邻里互教互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能、勤人才,以满足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种社会形态,也是人类共同劳动,实行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社会所需要的用人标准是“德、能、勤”三个字,这三个字函盖了所有原始人所梦寐以求的那种“完人”、“贤人”,只有这种“完人”、“贤人”才能成为支撑原始社会的中流砥柱。任何社会和任何民族都重视德,怒族民间教育也把德育放在首位,以示德通天下。怒族德育教育,多借助神力,采用输入式或诱发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使其收到明显的社会效果。怒族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德能勤教育的有机统一。怒族民间教育中的德指善良诚实、公道无私、光明磊落、不贪不占、不偷不拿,不懒不惰的正当行为,一句话,就是培养品行正,良心好,心灵美的公民。光靠品行正,良心好,心灵美还不行,还得有劳动能力和智力强,光有劳动能力和智力强还不行,还得会劳动,手勤脚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这三者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因此,只有培养“德、能、勤”人才,才能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巩固“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怒族民间教育已经培养出了这样全民性的“德、能、勤”人才,并经漫长时间的传承,“德、能、勤”已成为怒族人民的传统美德。那么,怒族是怎样教育“德、能、勤”人才呢?归纳起来,大致采用了以下五种教育方法:一是用民间俗语来诱导人们行善。在怒族人民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俗语,其中有一些精美的俗语,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使人听了受到教育,诱人行正。诸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俗语在汉族和其他中国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传,怒族人民中更是成为行善的座右铭。因此,每当在村社中出现行恶的现象发生时,怒族老人就有针对性的利用农闲和闲遐时间,反复向少辈讲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俗语的深刻含义,讲明什么行为得到善报,善报对人们的有益;什么行为得到恶报,恶报对人们有什么有害,劝导人们改恶从善,争做善人,不做恶人;多做善事,少做或不做恶事,做恶事必然遭到天神的恶报。这种诱导,对于具有神秘色彩的怒族人说来是很显灵的,在灵魂深处留下一道深深的烙印。因为,他们期盼得到天神赐予的善报,惧怕得到天神惩治的恶报。通过长期教育和洗礼,社会上行善的人多了,行恶的人少了,以至于行善蔚然成风。二是传唱《教儿歌》,诱导人们行善。《教儿歌》是怒族民间教育的瑰宝和教材,在怒族民间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儿歌》叙述古代两个怒族家庭为俩个小儿小女从摇蓝时代起就许配成亲,教儿育女成人,直至建立幸福家庭为止的故事,表达教儿育女的艰辛之情,反映怒族的早婚习俗。这部长歌把父教儿母教女如何做人,贯穿于全歌的始终,从教男砍柴、教女背水煮饭、男耕女织、心善行正、弃恶从善、团结友爱、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到尊老爱幼、于人为善……的行为描绘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每当喜庆佳节或举行婚礼,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边喝喜酒,边唱《教儿歌》,男方唱教儿如何做人,女方也唱教女如何做人,场面气氛热烈欢快,“诱人行善,鞭打邪恶;诱人勤快,鞭打偷懒;晚睡早起,尽力耕织;种粮满仓,织布满屋;养猪满圈,养羊满栏;猪鸡成群,人欢马跃……”。年轻人坐在老人的身旁,倾听老人们传唱的《教儿歌》,逐句逐段学唱《教儿歌》,受到启迪,潜移默化,渐渐人人行善,个个勤劳,成为“完人”。三是讲解民间故事,诱发增强鉴别能力。怒族民间故事很多,其中,有一类讽刺与幽默故事,怒族人常用这一类故事教育子孙后代,以诱发后人提高鉴别真善美伪恶丑的能力。《大力士阿洪》的故事中,阿洪是传奇的正面人物,他能吃能干,力大无比,他能轻松地能把数人难抱的大栎树扛回家,常常为村里的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有一年,村里发生大旱,百姓粮食颗粒无收,一些村民活活被饿死。阿洪常上山打猎,所得猎物送给村里的百姓,又上到高山湖边,挖开一个缺口,引水开渠,给百姓田里放水,并站在高山湖边,大骂龙王:“你快不下雨,我要把高山湖踏平!”龙王怕阿洪力大无比,俯首贴耳地呼风唤雨,大地上下起瓢泼大雨来,使村里的百姓因此而得救。故事里的反面人物是阿洪的继父,他嫌阿洪太能吃,因而把阿洪引到大栎树下,用斧头砍倒大栎树,企图将阿洪害死在栎树林中。但阿洪得到神力的救助,非但不死,反而成为怒族传奇英雄。利用这种正反两面的教材教育子孙后代,宏扬正气,鞭打邪恶,易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四是传授民间文化,利于世代传承。怒族民间文化极其丰富,多姿多彩。为使怒族传统民间文化世代相传,怒族老人经常向后辈讲述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家史家谱及族谱,讲解怒族的礼节礼义、习俗、禁忌、交际等,以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向后辈传授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神歌、寓言、童话、儿歌等,以利世代传承。所有这些文化,有的易学易记,有的则难学难记。一般说来,小说散文体的故事类易学易记、易于普及推广,只需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互教互学就记住了,也易于传播和传承,而诗歌体的长歌和神歌类则较为难学难记,难于普及,一般需要有专人去教,才能学会学懂,神歌类则种类繁多,更不易学,需要有人长期传授和指导,才能学会学懂,因此,民间歌手和祭司很难培养。所以,一个村社顶多只会有两至三个歌手和祭司。歌手和祭司的培养,一般通过父教子,母教女的方式进行,且培养的时间长,花费的功夫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歌手和祭司来。因此,怒族家长再苦再累,再难再忙都要持之以恒,连续不断地下功夫去向少辈传授民间长歌和神歌,直至教会学懂为止。通过教育,怒族少辈学到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礼节礼义,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为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五是言传身教,培养勤劳人才。生产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又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人们生活在世上就必须进行社会生产,用以解决人们生存所必须的衣食住行问题,要进行社会生产,就必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要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就必须进行生产劳动技能培训。生产劳动技能培训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必然落到怒族长者和父母身上,他们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怒族劳动对象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多角度、宽领域,内容十分广泛。只学会某项生产劳动技能,还不足以解决怒族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需要分项系统的进行教育。怒族社会生产首先面临的是解决儿女的衣食住行问题,父母就得教儿女狩猎耕耘,织布,建房,借以做到男耕女织。狩猎生产,是原始社会怒人食物的来源,要进行狩猎生产,父母就得教儿女制弩、削箭、制套扣、判断野物出没点、撵猎、射箭,直至教会狩猎生产技能为止。其他生产领域的技能培训也如此,诸如原始农业生产、纺织、编织、建筑、陶器生产、兵器生产的技能培训,凡此种种,举不枚举。所有这些生产劳动技能培训,都与长者或父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至关重要。经过千百年持之以恒、连续不断的教育和培训,怒族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自食其力的勤劳的劳动者,在这种勤劳的劳动者组成的怒族社会,没有懒汉、没有贪占,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均分享劳动成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怒族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六)推动了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怒族好像没有自己的文学艺术可言,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事实上,怒族不仅有自己的文学艺术,而且绚丽多姿,独俱特色。怒族文学艺术的谜是新中国培养的本民族知识分子自己揭开的,他们从本民族神文化——最古老的神歌中找到了怒族文学艺术的源流。怒族历史上信奉多种自然神崇拜,人们在无法理解生老病死和疾病的情况下,以为得罪了某种神,因而,用最精美的语言,最上好的食品去祭祀神灵,以求神灵保佑,开恩,解除人体痛苦,从而产生了神歌。神歌创作的本意是求神医病,但实际应用的结果则成为文学艺术,而且成为怒族最古老的文学艺术形态, 因为它反映了人的生活——痛苦(哀),凡反映人的生活——喜怒哀乐的作品都将成为文学艺术。怒族神歌产生于怒族神文化,怒族神文化孕育了怒族的文学艺术。怒族神歌由祭词和乐曲组成,是怒族文学和音乐的源流,据推断,怒族舞蹈也是在祭祀场所跳神、手舞足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怒族神文化的影响下,怒族民间文学艺术得到了发展:1、神歌得到了发展。怒族神歌是怒族最早的民间文学和音乐形态,它先于一切怒族民间文学和音乐,是怒族民间文学和音乐的源流,怒族的一切民间文学和音乐都源于神歌,是怒族民间文学和音乐的先基,在怒族民间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初的神歌并不多,随病种的增多而逐渐发展起来。虽说神歌有其神秘色彩的一面,又有文学音乐的一面,即既有求神医病的功能,又有反映生活的文学艺术功能,且反映生活的功能远远超出了求神医病的功能。诸如《瘟神歌》本来是祭祀瘟神的祭词,但实际上反映了洪荒年代人类的生活,从中使我们看到了远古年代人类的灾难,万物的灭绝,洪水的涨落,太阳月亮的酷热,大地的旱涝,兄妹的成姻,宗族的形成,婚姻家庭的兴起,大地的复兴等等。又如《如密清》祭词,记述怒族先民与血鬼瘟神斗争的经过,并战胜血鬼、瘟疫,赞颂怒族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似若一部史诗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还有《如为》,描写一个怒族男子周游天下,为民求福求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为民造了福,赞颂真善美,鞭打伪恶丑。由此可见,怒族神歌不仅仅是求神医病的神经,而且是铮铮作响的诗歌(文学)作品,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怒族的生活——反映了怒族的苦难,哀鸣。当然,这些神歌的形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少神祭词向多神祭词的发展,由祭祀少神向祭祀多神的过渡,由医治少病种到医治多病种的飞跃,并需要有一个不断加工、润色和完善的过程。在神文化的推动下,这些过程在怒族原始社会就完成了,因而产生了多部怒族神歌,留待后人继承和发展。为便于研究,我们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怒族神歌》一书,那也仅仅是沧海之一粟,远未完成怒族神歌的搜集整理工作。2、诗歌得到了发展。怒族诗歌是在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题材到体裁,从内容到形式,怒族诗歌与神歌密不可分,既有相互区别,又有相互联系,有的甚至难分难解。怒族诗歌有这样两大特点:一是与神歌关系密切,有从神歌脱胎出来的痕迹,文中有神,神中有文,神文对半,即既有反映祭祀内容的色彩,又有反映人类生活的特色,这是怒族诗歌从神歌脱胎、分化出来时的一大特点;怒族诗歌的另一大特点是,与神歌完全脱节,朝自成一体的方向发展,即题材到体裁,内容到形式都有新的创新,完全反映怒族的生活,当然,这种发展和创新格律保持神歌的的句式,格调和内容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从神歌脱胎、分化出来的半神半文的怒族诗歌以习俗歌为主体,可分为农事歌、猎歌、年节习俗歌、婚俗歌、丧葬歌、祭祀歌等,流传至今的有《创世歌》、《砍火山地祭词》、《祭谷神》、《祭亡灵》、《亚拉整》、《祭牲词》、《送魂词》、《招魂词》、《若登调》、《邓邓夺》、《火塘边坐唱》等等。发展和创新的怒族诗歌表述比较自由,既可唱古,又可唱新,既可唱喜,有可唱忧,既可唱长,又可唱短,易于表达感情,反映生活。怒族新发展和创新的诗歌多见于叙事长歌,诸如《婚礼歌》、《流浪歌》和《教儿歌》等。《婚礼歌》是产生年代后于神歌,正式与神歌相互脱节的一部古老的怒族民间长歌,这部长歌不再反映人和神的关系,而是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的爱青和劳动,反映婚姻关系等等,一句话,反映怒族的生活。《婚礼歌》继承和发展了神歌,它不仅改变了反映的内容,而且改变了神歌的曲调,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婚礼歌》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体现了怒族民间诗歌的艺术魅力,整部长歌以对偶句式构成,女问男答,女方重复男方答词再出难题,男方破解难题等对唱的形式展开情节,把情节由低潮推向高潮,而重复句则是重要的表现手法。全歌长达3000多行,共有《序歌》、《创世》、《谈情》、《牧羊》、《剪毛》、《织毯》、《接亲》等七个章节;《流浪歌》产生的年代后于《婚礼歌》,《流浪歌》主要叙述一对男女青年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到内地谋生,途中历经千辛万苦,翻山越岭,过江渡河,经受诸多磨难,魂锁大理城,想出出不去,想走走不开,最终借助雄鹰翅膀,飞向广阔的蓝天,飞向美好的故乡,回到父母的身边,成家立业,开始新的生活的故事,反映出走生活的艰辛。这部长歌再现了怒族砍火山、种山地、狩猎、绩麻织布、起房盖屋、婚姻家庭、生儿育女、衣食住行、招魂喊魂习俗,表达了怒族男女青年对抗婚姻包办,追求自由恋爱,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歌颂了怒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坚强性格;《教儿歌》产生年代久远,具体年代难以推断,是一部怒族民间教育的经典教材,也是培养怒族“德、能、勤”年轻一代的教科书,整部长歌以儿问父答,女问母答,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情节,问答的内容涉及整个怒族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做人贯穿于全歌的始终,是主题,诸如做善人,不做恶人;做能人,不做愚人;做勤劳人,不做懒惰人;不偷不摸,不骗不哄;不抢不盗,不贪不占等是内容,培养“德、能、勤”人才是目的。《教儿歌》语言朴实,说理贴切,易记易背,易学易懂,是一部难能可得的教科书。伴随着诗歌的脱胎而出,儿歌、民谣也应运而生,儿歌民谣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快乐活泼,常与游戏配合说唱,其乐无穷。3、民间故事得到了发展。怒族民间故事如同怒族民间诗歌一样,是在怒族神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口头小说、散文体裁,统观怒族民间文学史,最早见到的文学形态是诗歌体的神歌,而不是小说、散文体裁,小说、散文体裁是怒族神歌、诗歌产生和形成以后很长时间才出现的体裁。所以,怒族民间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关系是神歌诗歌先于小说、散文体,小说、散文后神歌诗歌体。这种关系从神歌和故事的比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诸如人类历史上兄妹的成姻、人类的繁衍和宗族的形成故事最早出现在神歌、诗歌体的《瘟神祭词》中,后来才出现在小说、散文体中。在这方面,原碧江县有三个怒族传说故事,诸如《茂充英》、《我们的祖先阿铁》和《腊普和娅妮》,还有福贡县怒族传说故事《腊山和此山》等足以证实怒族民间故事源于怒族神歌。由此,我们有理由进一步确认怒族小说、散文体的民间故事是在怒族神歌诗歌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怒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姿多彩,主要反映怒族的生活。当然,怒族文学源于怒族神文化,它与其它一切怒族文学一样,起初的民间故事与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半神半文,后渐渐脱离了神,朝自成一体的方向发展,以反映怒族的生活。怒族民间故事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融伦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古代怒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同社会各种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艰苦历程和精神风貌,讴歌他们创世立业,开发边疆的聪明才智及美好情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参考价值。怒族民间故事别具特色,它是怒族社会历史的折射,是怒族人民生产生活、思想、伦理、美学观念和理想愿望的生动反映。怒族民间故事大致有八大类,诸如神话传说、龙女故事、孤儿故事、除妖故事、力士故事、爱情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大部已编入1988年5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怒族民间故事》一书和1994年1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怒族独龙族民间故事选》一书。4、怒族音乐和乐器得到了发展。如前所述,怒族音乐是在神歌曲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神歌是怒族历史上最早发现的文学形态和音乐形态,怒族神歌由两大部分组合而成,即歌词和曲调构成,歌词是怒族最早的文学形态,曲调则是怒族最早的音乐形态,歌词和曲调一结合便成为怒族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歌——神歌,神歌反映人和神的关系,即人和自然的关系,所以,把反映人和神的关系的歌称为神歌。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和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需要反映生活的范围和内容增多,神歌也逐渐扩大着反映生活的面——喜、怒、哀、乐,神歌——反映生活(当然其本质也反映着哀——人的痛苦),便成为诗歌(文学)和音乐,能直接反映怒族的生活,这就是歌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怒族歌有源有流,有根有木,怒族神歌是怒族歌的源泉,怒族歌是怒族神歌的流,而且怒族歌有词有调——词就是诗歌或相当于歌词,属于文学范畴;调就是音乐,属于音乐范畴。怒族音乐就是在神歌曲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成为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的怒族优美的音乐。当然,怒族音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遭到了历史性的腰折。就音乐而论,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弦律,音乐通过声乐和乐器来表达感情,反映人的生活。怒族音乐分“亚扒可歌亚”,其音乐弦律基音为5162;“亏可恒歌亚”,其音乐弦律基音为152;“库”是与“达杓”相伴而唱的音乐,其音乐弦律基音为6326。怒族人就靠这些音乐来反映自己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怒族人又根据演奏的需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古色古香的优美的乐器来,以伴奏自己优美的音乐,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怒族人用巧手制作的乐器有“达杓”,即琵琶,属弹拨乐器,主要用于娱乐场所怒族舞蹈的伴奏,也是怒族男子随身携带的喜爱之物和怒族吉祥物之一。演奏时常以演奏者的内心感受来定,既兴而奏,边奏边跳,因时因地不同,因人因事各异,感情真挚,细腻动人。虽琵琶外形制作粗糙,但音色清脆,极富表现力;二胡,怒语叫“颜都”,属弧弦乐器,演奏起来,琴声悠扬,娓娓动听。主要用于怒族舞蹈的伴奏,也可自奏自乐,所以,怒族把琵琶和二胡当作男人的乐器;口弦,怒语叫“佳汪”,用金竹片制作而成。口弦分“佳汪”、“登点”、“球曲”三种。演奏时,用左手挚片尾,右手弹拉线或弹拨支点,将弦片有笛部位靠近口腔,让其气流使弦片产生震动而发声,音的高低及其他变化全凭口中气流和弹奏者手拉或弹拨来控制。口弦制作精巧,携带方便,是怒族女子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她们经常把它装在一个表面饰有美丽图案和花纹的弦筒里,并挂在胸前作为装饰。这三种口弦音色清脆,各有千秋,既可三者合奏,又可独自演奏,也可与琵琶合奏,翩翩起舞,把舞步节节推向高潮;短笛,怒语叫“娥里娥玛”,又称“独独丽丽亚”,是怒族女子自娱自乐,又与琵琶合奏,翩翩起舞的一种古老的乐器。短笛音色柔和婉转,曲调优美,表现出善良优雅的怒族女子恬静平和的心境,所以,怒族把口弦和短笛当作女人的乐器。这些乐器的发明和制作,大大增强了怒族音乐的战斗力,推动了怒族音乐的向前发展。5、怒族歌舞得到了新发展。伴随着怒族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怒族乐器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怒族歌舞艺术的发展。歌者有词有曲,词曲搭配,才能歌唱。怒族神歌、诗歌一产生就词曲结合,曲词搭配进行歌唱,怒族歌词与怒族音乐的结合、搭配,使怒歌更具战斗力、感染力和鼓动力,反映生活的面更广、更深,更贴近实际、更形象生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怒歌由两部分构成,即由古歌和新歌组成。古歌源于神歌、诗歌,记述历史事件,婚姻习俗,描写男女爱情,教儿育女,生产生活等,表现怒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坚强性格,反映怒族的生活。古歌产生的年代后于神歌,先于民歌,多伴是原始社会中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的作品,其内容较为广泛,涉及社会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怒族古歌流传至今的有《如明清》、《如为》、《夸白》、《创世歌》、《猎神歌》、《婚礼歌》、《流浪歌》、《教儿歌》等;怒歌除古歌之外,还有民歌和新民歌。这些歌多为即兴创作,内容有悲有喜,有苦有乐,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民歌有《饮水》、《种瓜》、《采花》、《亚拉整》等;新民歌有《歌声飞出心窝窝》、《碧罗山上开红花》、《幸福全靠共产党》等,以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琵琶弹唱也属于民歌范畴,怒语叫“达杓弹唱”,“达杓弹唱”是怒歌中形式活泼欢快,内容生动形象,表演自如,边唱边跳,边歌边舞,融音乐、歌舞为一体的喜闻乐见的弹唱形式,这种歌舞通常是通过即兴创作来实现的,歌词可长可短,既可叙旧,又可唱新,根据反映生活的需要而创作。“达杓弹唱”有《欧德德》、《思恋》、《隔江相望》等。歌与舞结合,歌伴舞,舞配歌,才能成为歌舞艺术。怒族歌舞也不能例外,只能如此。关于怒族舞蹈,笔者认为,怒族舞蹈是怒族祭祀跳神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然而,在怒族民间却另有说法。怒族民间有一则传说故事,叫《跳神传舞》。这个传说故事讲,怒族夜间一般不让人外出,怕夜间在外遇见鬼神,但寨里有个男子不听这个邪,时常夜间外出,都没遇见什么鬼神,这个男子很得意,寨子里的人都称他为夜游子。有一天夜间,夜游子象往常一样外出,来到一片山坝上。他一来到山坝上,出呼他的预料,面前出现许多舞神,舞神的象貌象人一样,头戴松紧帽,倒背着篮子,手拉着手,围着圈圈,正热火朝天地跳着圈舞。他一步入山坝,舞神纷纷朝他拥来,连拖带拉把他拖到舞神中间,强行叫他学跳舞。舞神在外围围着他跳圈舞,他在舞神中间无可奈何地跟着舞神学起舞来,一直学到通宵,终于学会了跳舞。黎明时分,舞神一个个消失在他的眼前,他独自一人站在山坝上。天一亮,他就回到寨子里,逢人就讲舞神教他跳舞的事,并教寨子里的怒人学会了跳舞。所以,每当谈到怒族民间舞蹈时,怒族老人总是说怒族舞蹈是从舞神那里学来的。舞神,怒语叫“郭玉”,也称“玉盖姆”,舞蹈,怒语叫“郭吉”,也称“仓吉”。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相比较而言,怒族舞蹈比其它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凡有怒族历史,就有怒族舞蹈展现,凡有怒族生产生活,就有怒族舞蹈出现,从舞蹈再现怒族历史,又从舞蹈再现怒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反映怒族历史和怒族生产生活的照耀镜。怒族舞蹈借助舞神动作或动物动作而舞,与怒歌结合而舞,与怒族乐器相伴而翩翩起舞,以反映其历史和生产生活。怒族舞蹈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大多是怒族历史和怒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表现形式看,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仅以“达杓”舞类为例就有72种舞蹈动作,加上其它四大类舞蹈动作就有上百种以上的舞蹈动作,这不能不说是奇迹,世界之最,一个不足三万人口的小小怒族竟有上百种舞蹈动作,说明其潜力之大,智慧无穷。怒族五大类舞蹈是:一是嘎舞,“嘎”是怒族最古老的舞蹈之一,它源于怒族先民祭祀猎神仪式无音乐时代产生和发展而成,反映狩猎生产。“嘎”舞无音乐伴奏,主要以跺脚为节奏进行手舞足蹈,动作简单,易学易跳,但刚强热烈,粗犷有力,能增添节庆气氛,悦心耳目。“嘎”舞有《祭猎神舞》、《猴子舞》、《猴子打架舞》等23种;二是“达杓”舞,“达杓”舞,就是怒族琵琶舞。琵琶舞是怒族最喜爱,最具代表性,反映生活最广的一大古老舞种。琵琶舞有72种,其中,反映生产方面的有18种,反映军事生活方面的有2种,反映动物习性方面的有17种,反映婚姻方面的有3种,反映生活方面的有7种,反映恋爱方面的有4种,反映快乐方面的有14种,反映悲痛方面的有7中;三是“锅柱”舞,锅柱舞是怒族的另一种舞蹈,流传在怒江州境内的江北一带。在锅柱舞步之中,伴入变化无穷、缤纷、斑斓的诗歌和音乐,从而为怒族舞蹈增添了新的气息,可谓舞中有诗歌音乐,诗歌音乐中有舞,舞伴诗歌音乐,诗歌音乐伴舞,舞蹈诗歌、音乐融为一体,三者交相辉映,互为联动,其乐无穷。怒族锅柱舞有《新房舞》、《锅柱舞》、《点水雀舞》、,《兔跳舞》等4种;四是祭祀舞,祭祀是怒族习俗之一,是原始社会人类童年时代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理解的产物,这一产物一直延续至今。而舞蹈作为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祭祀必然反映到怒族舞蹈之中,因而产生了怒族的祭祀舞。祭祀舞有《祭猎神舞》、《祭祀舞》、《驱鬼舞》、《翻太阳山》、《驱邪舞》等10多种;新舞,新舞是怒族舞蹈家根据怒族民间舞蹈题材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精劈力作,是怒族歌舞艺术的新的创新和发展。新舞有《心连心》、《看稀奇》、《呕得得》、《迎亲》等无计其数,胜不枚举。
   (七)推动了怒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怒族神文化的核心就是借助神的威力,规范人的行为,处理好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壮大和发挥群体的力量,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怒族神文化认为,人的天性应当是德性,德性就是与人为善,以善心待人。这就是怒族最古老最原始的人性论,也可称为怒族的原始文明。这种文明是以个人对群体和社会行善为出发点的,也必然推动群体和社会的文明。有了这种文明,对怒族群体和怒族社会极为有益。怒族既有原始文明,又有和神文化,二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怒族社会的行为准则,须人人皆行之,不得违抗,否则,必将遭到神的惩罚。原始文明的核心是行善,和神文化的中心是和睦,二者合结合起来便成为“和善”,“和善”就是处理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们的一切言行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善”,从“和善”的愿望出发,最后达到“和善”的目的,这就是个人对怒族群体和怒族社会应尽的义务。那么,个人如何才能尽到对怒族群体和怒族社会的义务呢?一是要做有德之人,为和谐的怒族社会尽力。尽管当时怒族古人不知道什么叫政治,但他们所建设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行善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下,没有小偷、没有懒汉、没有贪占,没有恶人,只有善人,只有勤劳,只有为人,只有行善,并行善已蔚然成风,一切歪风邪气已失去立足之地。作为怒族群体和怒族社会的个人,只能顺势而上,人人争当有德之人、个个争做行善之人,这本身就是对怒族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怒族人特别器重德与善,认为德与善是怒族的灵魂和气质,没有德与善,就等于没有灵魂和气质,怒族人谁也不愿背这大的黑锅,只会促使他们人人争当有德之人,个个争做行善之人。有德之人、行善之人,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直至整个怒族群体和怒族社会都成为有德之人,行善之人,怒族和谐社会就自然建成,怒族历史上的和谐社会就是这样建成的,这种社会多美好、多理想啊!二是要做勤劳之人。人生存在世上,必须有衣、食、住、行作保证,勤劳本身就是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衣食住行不解决,社会难以稳定。为了社会稳定,怒族人特别注重勤劳二字。怒族人历来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勤劳本身就是他(她)们的天性。怒族原始社会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财富非常溃泛的社会,没有人的勤劳,就不可能有人的生存,更不可能有和谐社会。马克思说过:“独人不能组成社会,社会必须由两人以上才能组成。”光有男人不能组成社会,还必须有女人;光有成人还不行,还必须有老人和小孩,怒族社会是由男人女人、成人、老人小孩,一句话,男女老少组成。要保证如此之多的人生存问题,就必须靠勤奋劳动,即社会生产,以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怒族人不仅成人参加社会劳动、老人小孩都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劳动,而且是成实劳动,勤劳劳动。怒族人从不给人以清闲的时间,特别对小孩要求很严格,让他们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怒族原始社会的劳动对象有狩猎、原始农业、蓄牧业、建筑业、编织业、纺织业、陶器制作业等等,如此之多的劳动行业,少了一行,就解决不了怒族社会的衣、食、住、行问题,再则,光靠少数人劳动还不行,必须靠全社会为之,才有可能解决怒族社会的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了,社会的稳定、和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怒族社会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人们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享一份劳动成果,就连吃奶的小孩也能分到一份劳动成果,野外狩猎,捕获猎物,也是见者有份。由于这种分配方式过于绝对,保证了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三要为团结协作效力。怒族社会是团结协作的社会,每当外人走进怒族社会,外人就必然看到怒族社会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结协作的动人场面,并为怒族社会的团结协作精神所感动。怒族是团结协作的民族,团结协作贯穿于怒族社会的始终,没有团结协作,就不会有怒族社会。怒族社会的团结协作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帮”,“帮”就是怒族社会团结协作的核心。邻里家里发生了灾难,怒族社会成员就出钱出力去帮,红白喜事又要帮,起房盖屋、开山引渠也要帮,怒族社会就是帮出来的。当然,怒族社会的团结协作也要分大小,大的协作,诸如起房盖屋,开山引渠,开田开地,婚丧嫁娶,安埋送葬等等,都得全社会动员出动去帮忙,以解除后顾之忧。帮来帮去,最后帮出了一个和谐的怒族社会。四要当好孝子贤孙。在怒族社会,老人得到尊敬,小孩得到爱护,处处充满着爱。在长者面前,小辈必须处处显示出温顺、恭敬,言语平和,不能说丑话、脏话,更不能讲粗噜的言语,语言要美,行为要正;到长者的家里,不能喊长者的真名实姓,该称爷的称爷,该称伯的称伯,该称叔的称叔,一进入长者的家,不能坐长者的座位和床位;长者到自己的家,要主动让坐;路上与长者相遇,主动为长者让路,让长者从路的正上方路过;妇女从长者身旁走过,要拉紧裙子,躬身轻步,恭恭敬敬地走过。平日朝夕相处,要百般照顾长者,不让长者不做或少做活计,常为长者理发、洗衣洗被,生活上要精心照料长者,精细的美味食品要留待长者食用。怒族人认为,不能虐待长者,虐待长者,必遭神的惩罚,这本身就是怒族人的一个大忌。五要当好友好使者。怒族历来以热情好客为著称,怒族社会处处充满着热情友好的气氛。怒族人平时省吃俭用,把美味食品储藏起来,以备待客。当陌生人来怒族家里做客,怒族人就会热烈欢迎,并热情款待客人,使陌生人感到比回到家里还温暖。客人一到家,怒人就会用茶水、杵酒、清酒或蜂蜜水招待客人,晚上,主人用肉食或美味食品招待客人,并给以留宿。夜间,主客坐在火塘边,亲切交谈,膝足谈心,交流感情。翌日,主人杀鸡或杀小猪仔,用肉拌饭欢送客人。当客人要临走时,主人主动走到阳台上,望着客人的背影,呼唤“啊唔呜”的惜别之音,欢送客人远去,给客人以难以忘怀的记忆。就是乞丐到怒人的家,也得到同样的款待,并获得挤济。六要当好平安的先行者。怒族社会是安全的社会,文明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没有小偷,没有盗贼,白天不必守家,夜间不必关门,一切都安全,一切都平安无事。所以,人们把这种怒族社会称作“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在这种社会里,地里的庄稼没人偷拿,家里的财宝没人抢窃,不仅如此,野外发现有用的一棵树,砍上一刀作记号待用,别人就不敢去动它;野外发现有蜂窝,在旁草上打一个结子作记号,别人就不敢去动它;野外支上套扣,野物上了套,别人不敢去动它;行人在半途的树上或宿营地吊有米袋子,路人就不敢取用米袋子,更有胜者,路上掉有钱物,路人不敢随便捡用,并拾起挂在醒目的路旁,让主人来招认,如此等等,是神文化在其中起作用。当然,怒族社会也不是十全十美,仍然有矛盾和斗争,出现最多的问题是地界纠纷、男女性纠纷、口舌纠纷等等。怒族社会一发生纠纷,怒族头人就出面调解,调解不了,就用神判来解决问题。神判分两种:一种叫“泼鸡血诅咒”,另一种叫“捞沸锅”。泼鸡血诅咒是见效较慢的一种神判,这种神判天长日久才能见效,据说一旦见效,能使有过的一方清家荡产,其家族或氏族完全死绝或毁灭,而对无过的一方则安然无恙;捞沸锅是见效较快的一种神判,这种神判能使有过的一方手被烫伤。怒族人都很不敢实行泼鸡血诅咒,因为这种神判后果非常严重,怒族人一般愿意实行捞沸锅神判。不论实行何种神判,在举行神判之前都要念诵咒语,但咒语很难搜集得到,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仍无结果。捞沸锅就是把一块称砣大的石头放入大铁锅里,外盛一大锅水,用大火把水煮沸,当事人双方去捞沸锅里煮的那块石头,看谁的手被烫伤。手被烫伤的一方被视为败方,手没被烫伤的一方为胜方,败方得当场向胜方赔礼道欠,赔偿钱物。在举行神判仪式时,头人或族长到现场监视,村社居民前来围观作证。捞沸锅神判既有趣,又可笑,在捞沸锅之前,双方当事人各请来一个祭司,让祭司诅咒对方,辩护自己的当事人:“神啊,让这沸水变成铁水、铜水,保佑我方把对方的手烫伤……。”对方的祭司又同时诅咒道:“神啊,让这沸水变成冰水雪水,保佑我方的手安然无恙……。”经捞沸锅神判,在头人或族长以及村民的监视和围观之下,手被烫伤的败方只能承认自己有过,向对方赔礼道欠,并赔偿钱物;胜方理直气壮地接受败方的赔偿。争议被平息了,双方互谅互解,表示今后愿在一个地方生活和劳动,朝夕相处,共渡难关。发生纠纷,和解之后,怒族人不记仇,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进一步推动了怒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怒族社会为何在历史上得到长久的稳定与和谐?并一直延续至今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怒族的居住环境、历史地位、心理特征、民族素质、民族气质、历史文化等方面找原因,但不能不说历史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就明确提出过“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怒族也有类似的历史文化,谁先谁后不得而知,也未作过专题研究。怒族的和谐文化最早出现在怒族神歌,即《和神祭词》(见《怒族神歌》第101页)。虽怒族《和神祭词》叙述不够系统,表述也不够完美,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很明确的。笔者认为,怒族的和谐社会与怒族的《和神祭词》关系密切,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或者叫做有直接关系。从《和神祭词》看,怒族人不仅有建设怒族和谐社会的思想,还有建设和谐中国乃至建设和谐世界的远大抱负和志向。由此可见,怒族虽人口稀少,但其胸怀宽广,志向和气度也是坦大的。怒族《和神祭词》首先叙述天神地神创造和谐的空间,创造和神聚神,创造男女,生儿育女,从小培养儿女讲和,再讲夫妻恩爱,家和万事兴,与家族讲和、氏族讲和、部族讲和、与汉族、白族、彝族、傈僳、俅族讲和,与这些民族联姻,生儿育女,搞好团结和睦,最后,“与外族讲和,同一切民族讲和,同一切宗族讲聚;同一切民族友好往来,同一切宗族和睦相处;人类源于同一父母,宗族源于同一母亲;同父子女更应讲和,同母宗族更应讲聚;……”。因此,怒族和谐社会不能不说与《和神祭词》有直接关系。
   二、怒族神文化的负面影响
    怒族神文化即怒族原始宗教,曾对怒族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对怒族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神文化对怒族社会有许多负面影响,使之某些方面停滞不前,甚至还有倒退。这些负面影响是:
   (一)神文化的“多神论”是怒族“多元宗教”的万恶之源,也颠倒了哲学命题。从信奉自然神的角度看,怒族的“多神论”看到了大千世界,看到了物质世界,看到了植物、动物、生物、矿物等等的存在,这里有唯物主义的合理内函,或者叫做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但加上神字,其性质就完全改变了,成了典形的主观唯心主义,成了万物有神,万物有灵的“多神论”。少神论也好,多神论也好,对于一个民族说来,一族一神,一族一教,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非常正常的。怒族历史上信奉多神的原始宗教,这本身就是非常正常,也符合世界民族宗教发展史,但后来外族外国宗教传入怒族地区,冲击了怒族的原始宗教,打破了怒族一族一教的格局,出现了“多元宗教”,给怒族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多元宗教”下,增加了怒族人民的宗教负担(几千年形成的原始宗教不会轻易地自动从怒族人头脑中消失,又得被迫接受外族或外国宗教),加重了怒族人民的心理压力;背离了祖先神,接受了外族或外国神,异化了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失去了民族的精神支柱;思想易于被奴化,易于解除怒族人民的精神武装。这就是“多元宗教”给怒族人民所带来的灾难。在面临这些灾难时,怒族人不得不反思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多元宗教”只会降临到怒族人之中?而不降临到别个民族之中?要回答这些问题,怒族人首先必须从祖先宗教里找原因,找来找去,发现祖先宗教有问题,即万物有神,万物有灵是外族外国神进入怒族心灵的万恶之源,祖先神能容纳一切外族外国神进入怒族的心灵,不惜自己受害,为外族外国神的进入提供温室和土壤,使其滋生蔓延,最终招来“多元宗教”。过去,藏传喇嘛教、外国的天祖教和基督教已相继钻入过怒族人的心肝,若失去警觉,今后还会有外族外国的张教李教继续钻入怒族人的心肝,一切神的东西会进入万物有神,万物有灵的祖先宗教,并得以宽容、包庇和保护,使其深受其害,以至完全毁灭自己,解除怒族人心灵的精神武装,失去其生命力和战斗力。有人对怒族“多元宗教”赞叹不已,沾沾自喜,并美名称其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而笔者则不然,对此深恶痛绝。“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由于教派斗争,“多元宗教”在怒族历史上曾发生过白汉罗事件和木古甲教堂被烧毁的事件,至今,人们对此还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却。如若我们再失去警觉,这段历史不知何时又重演?当今世界很不安宁,教派斗争此起彼伏,风起云涌,有的甚至激化到了动枪动炮,相互残杀的地步,这是出现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再则,怒族神文化的哲学命题是颠倒的。如前所云,虽怒族神文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但神文化的思想体系是神学充斥下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神文化对世界本源的解释是唯心的,其哲学命题是本末倒置的,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天神地神创造的结果,如果世界上先没有天神地神,世界上也不会有天地的存在;同样,人类的存在是神创造的结果,如果事先没有神,人类就不会产生和存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诸如世界上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是神创造的,都以神的意志为转移,以神的存在而存在,以神的兴灭而兴灭,人的生死、病痛都由神决定,神先于一切,神高于一切,神决定一切,一切服从和服务于神,一切听命于神,除了神以外,没有人自身的力,神是人的精神寄托,神是人力量的源泉,人要依附于神,这就是怒族人的人生哲学。也就是说,神先于物,神先于天地,神先于人,神先于万事万物,物后于神,天地后于神,人后于神,万事万物后于神,这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再则,在存在和意识的关系上,神文化仍然坚持意识先于一切,意识决定存在的观点,这是对哲学命题的彻头彻尾的歪曲和颠倒。由于这些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严重地制约了怒族社会的向前发展,使之停滞不前,直至解放前,怒族社会还长期处于人类历史上最落后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
(二)神文化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是世界上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是高级动物,人有思维能力,人能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改变其所处的环境;人能使用工具从事社会劳动,创造出许许多多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供社会享用;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人能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能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人能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讲,人能胜过一切神仙。然而,神文化竭力推崇神的威力,贬低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吹什么神先于一切,神高于一切,神决定一切,一切服从服务于神,一切听命于神,让人变为毫无思想和行为的人,变为束缚了手脚的人,变为无头无脑的愚人、废人。由于神文化的长时期的思想禁固,失去了怒族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延误了怒族智力开发的时机,制约了怒族社会文明化进程,阻碍了怒族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三)神文化的“灵魂永恒论”否定了人生命的重要性。应该说,死了的东西已息灭,不会再复生,活着的东西永往直前,势不可挡。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对人说来只有一次,珍惜生命并不是什么“活命哲学”,而是为生存权抗争,只要人有了生命,人才能对人类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神文化忽视生命的重要性,认为人活着的时侯人和灵魂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人的躯体只是人活在人间的外壳躯体,灵魂才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灵魂主宰着人的生死存亡,灵魂一旦离开了人体,人就象枯木一样死去,而灵魂则是永远不死,灵魂永恒。由此可见,神文化所鼓吹的“灵魂永恒论”中的灵魂比人的生命还重要,其价值远远高出了人的生命本身。“灵魂永恒论”过份夸大灵魂的重要性,而贬低生命的重要性,这好比虚幻物代替了金子一样,存在的东西被不存在的东西所取代,实为颠倒了天地、是非曲直。怒族的灵魂分两种:一种是附在人体上的活魂,另一种是人死后存留下来的死魂。怒族人活魂死魂都要祭,祭活魂叫招魂或喊魂,把离开人体的灵魂招回来,重新附在活人的躯体上,让其延年益寿;另一种是祭死魂,把死魂隔绝在阴间,防止死魂回人间伤害活人,让活人延年益寿。两种祭法形似重视人的生命,实为忽视人的生命,好象把灵魂抬到天上,把生命埋入地下一样,人的生命都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为呢?
以上是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怒族神文化,即怒族原始宗教曾对怒族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对怒族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神文化推动和制约了怒族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为怒人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神文化拯救了怒人,使原始落后的怒人变成了一个民族;神文化保护了怒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和土地,为怒族人民留下了绿水青山和大片大片的伙有耕地和共耕地;神文化推动了神医的发展,保护了怒人的生命;神文化锻造了一代又一代“德、能、勤”人才,为怒族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神文化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为怒族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神文化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怒族人民创造了一个稳定、和谐、安全、理想、美好的怒族社会。在这种社会下,人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人人行善,团结互助,互敬互爱,礼貌待人,文明行事,和睦相处,热情好客,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和平劳动,平均分配,充满着友谊和爱……,所有这些,都属怒族优秀文化之列,值得宏扬和传承。因为,这些都为怒族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对怒族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过积极有益的贡献。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这些神文化的合理内核,它们毕竟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我们必须提升和升华这些优秀民族文化,赋予它们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将逐渐把有神论变为无神论,唯心论变为唯物论,因为,有神论和唯心论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更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怒族神文化还有负面影响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有理、有利、有节地展开批判,逐步消除其影响,最后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作为糟粕处理。
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怒族神文化是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采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应当根据历史文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或制约作用来加以评价,起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作用的历史文化是有功的,积极向上的,有益的;而起制约社会历史发展作用的历史文化是有过的,消极的,倒退的,有害的。从这个角度讲,怒族神文化对怒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生态土地的保护、神医的发展、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等方方面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创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有批判地宏扬、传承、提升这些怒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与此同时,怒族神文化也有负面影响,应当有批判地加以否定。对怒族神文化的基本估价是三七开,七分有功,三分有过。
        
                   ( 二零一一年三月三日于子里甲)
阅读次数:4387
发表评论:
现在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标    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查看所有评论     
 
 上一篇文章:怒江流域的“土著”
 下一篇文章:首届怒族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议总结
文章搜索
关键字:
天气预报
怒族歌曲-怒族服饰-怒族舞蹈-怒族节日-怒族酒歌-怒族文化-怒族研究-怒族自治县-飞来石-怒族乡-怒语-路怒族-怒族仙女节-怒族图片-哦得得-怒江
copyright © 2007 Nuzu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怒族人民信息港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怒江州福贡县民族生态园哦得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988626976  传真: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邮箱: odede@qq.com   滇ICP备0800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