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怒族研究  >>>   浅谈怒江怒族民歌的类型及特点
浅谈怒江怒族民歌的类型及特点
本文由 刘文青 发表    来源:怒族人民信息港    2011/6/17 23:10:18  
浅谈怒江怒族民歌的类型及特点
                         福贡县匹河民族完小——刘文青
在中国云南的西北部,有一个古老而又深邃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怒山巍巍峰险奇,怒江涛涛水相依。这些重重叠叠而又雄奇的怒山和这一条有时欢腾有时柔顺的怒江勾勒出了一幅俊美秀丽的怒江画。这里,生存有怒江最古老的民族——怒族。他们是怒江的开拓者,雄奇的怒山见证了他们开创怒江的足迹,波涛的江水目睹了他们奋斗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怒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怒族人民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而在这一路艰辛走来的怒族文化中,怒族的民歌也伴随着怒族人民在不断地追求完美生活的创造过程中悄然诞生。它们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里所反映的文化生活不同,所蕴藏的文化内容不同,致使产生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怒族民歌。可以说,怒族民歌从诞生到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一段复杂而坎坷的历史时期,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怒族的民歌才不断得到发展。
一、怒族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
怒族是怒江最古老的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三个支系,他们分别自称为“怒苏”(匹河),“阿怒”(福贡),“阿龙”(贡山)。因此,土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匹河、福贡、贡山境内,少数居住在兰坪县和维西县。他们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几乎不能通话,无文字,大都使用汉文。怒族地区山峦重叠、江河汇聚、交通闭塞。就是这样的生产方式、生活特点及生活环境决定了怒族人民的生活条件。他们在无文字的背景下用自己的语言以音乐的方式表现出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有的则在受封建婚姻制的压迫下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怒族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美满婚姻的憧憬。因此,怒族民歌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不断产生并持续发展,一直延续到今。
一些怒族民间艺人谈到怒族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时,他们几乎同时感慨:主要是当时怒族社会太落后了,他们一心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历史、地理和封建各种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无可奈何,只能用信口编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用音乐来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早的怒族民歌记录于具体的什么年代,至今无史料记载。但最早的怒族民歌据初步推断源于怒族定居后的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产生的年代久远。当时,在旧社会统治阶级的压迫下,怒族人民无力反抗,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怒,怜悯一个孤儿的悲惨遭遇,有感而发地编唱了一首《孤儿调》。随后,在全怒族地区流传开来,其音韵的影响力亘古不散。此后,在怒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中,他们的每个生活方式,成长经历和所思所想所悟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演绎他们的生活习性、民风民俗以及他们的理想生活,久而久之,怒族民歌就这样逐步形成,并得到持续,一直到今。怒族民歌的诞生,标志着怒族先民抗争自然、征服自然的进程,反映了怒族人民对黑暗社会和残酷现实的觉醒,体现了怒族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怒族民歌的类型
怒族现有总人口2.7万人,大部分居住在怒江大峡谷。怒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咿呀学语的幼童,几乎都能闻歌起舞。要问怒族有多少歌?请听他们回答:“要想知道怒族人有多少歌曲,就去数沙滩上的沙粒。”可见怒族歌曲显然是很多的。但是怒族人民居住地域分布广,各地区的民风民俗和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的差异导致怒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笔者经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怒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可以分为:1、古歌(叙述历史)、2、仪式歌(婚嫁、丧葬、节庆、祭祀)、3、婚恋歌(表达男女恋情)、4、生活歌(反映社会生活、家庭生活)、5、劳动歌(反映劳动生产)、6、儿歌(包括童谣)六大类。
1、古歌,也称为叙述历史歌。从历史发展的沿革看,怒族社会从远古的明代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怒族古歌主要叙述了天地形成,人类繁衍、怒族历史等。贡山怒语把这类民歌称为“办汝”,匹河怒语则称为“牙扒可歌亚”。主要代表作有《万物起源》、《创世纪》、《人类的起源》等。
2、仪式歌,在怒族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怒族人民的生活习性,生活特点逐步朝着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方向发展,包括怒族人民的婚嫁、丧葬,节庆、祭祀等方面都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形式,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仪式歌,至今流传于怒族地区尤为祭祀歌。祭祀歌,怒族地区泛指过去巫师祭祀鬼神时唱的歌,旋律大多质朴流畅,有的则近似口语,具有朗诵性质。较有名的为《祭天词》、《招魂辞》、《汝为》、《夸白》等。流传最广的代表作是《怒族如密期祭祀词》,它属怒族神歌范畴,反映了怒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斗争生活,是怒族古典文学艺术作品的瑰宝。正因为《怒族如密期祭祀词》的存在,怒族地区最有名的节日——“如密期”节世代传承,流传至今。此外还有:反映婚嫁的有《开门调》、《接亲调》、《待客调》、《祝福歌》、《祝酒歌》等;反映丧葬的有《哭爷、奶调》、《哭父、母调》、《哭儿、女调》、《指路歌》、《给饭调》、《出灵调》、《下葬歌》等;反映节庆的《贺年调》、《祭祖调》、《尝新调》等;反映生儿育女方面的有《贺生歌》、《取名歌》等。
3、婚恋歌:这类型的歌在怒族地区流行最广。流传在北部贡山地区的“怒日拉”、“芒锅卡”、“尼莫”等曲调,至今仍深动人心。婚恋歌也流传于福贡的匹河一带。这些情歌曲调短小,保持着古老而淳朴的风貌,有的曲调仅由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至今仍流行最广的是《哦得得》。用汉语解释,有“慢慢唱、轻轻来和”的意思,是在男女青年之间频率很高,流行度很广的曲调。
此外,怒族婚恋歌还有《放羊妹》、《等在那山头》、《清清小河边》,歌曲都是反映怒族青年男女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求婚调》、《出嫁》、《逼嫁》、《迎亲调》等愤怒地控诉了当时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歌颂了怒族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情调。
4、生活歌,据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境内的怒族民间老艺人介绍,远古的怒族社会,由于贫穷落后,常常遭受外来人侵略,怒族人被长期的统治和压迫下活活逼死,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也表达怒族人民当时痛苦的社会生活,怒族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反映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生活歌由此产生。最早的生活民歌《哀叹调》,反映了旧社会贫苦人民被统治阶级逼死的悲惨遭遇。到现在,当我们走到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普洛村委会时,如果遇到有人家里有人不幸去世,仍然能听到边唱边舞的《哀叹调》,以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歌声沉闷、压抑,流露出对死者的无限悲痛之情。
随着怒族社会的不断发展,怒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步得到提高,在发掘和整理民间音乐的同时,产生了新时期的怒族音乐,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赋予时代特色,使怒族文艺得到新的发展。最著代表作是《歌声飞出心窝窝》。这是一首比较贴近于现代生活的怒族经典民歌,由被怒族同胞誉为“怒族音乐家”的李卫才同志所创作。李卫才同志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他完全能够见证怒族社会从上世纪40年代到今天的发展进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创作了这首歌。反映出怒族人民在党的光辉的照耀下,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过去极其贫困的生活逐步过上幸福生活的发展过程;歌颂了怒族人民团结共创、风雨同舟的拼搏精神;描绘了怒族社会生机勃勃、健康向上、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表达了获得解放的怒族人民过上了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歌声婉转高亢,振奋人心,首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就获奖,并被省、中央广播电视台录制,且列入对外广播节目,脍炙人口,驰名中外。
5、劳动歌:此类型的歌曲大多反映了怒族人民在过去极其艰苦的社会背景下无畏惧地进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进程。最典型的劳动歌有《龙潭》,反映了怒族人民由狩猎生活逐步转到农耕生活的过程;《猎人调》描绘了怒族人民狩猎时的情景和捕获野兽后的欢乐心情。《唱麻歌》叙述了种麻、薅麻、挑麻、割麻、浸麻、剥麻、晒麻、绩麻、纺麻、织麻的每道工序。《扭溜索歌》对砍竹、剥篾、拉篾、选篾、浸篾、扭溜索各道工序都毫无遗漏地作了叙述。还有《拉船号子》、《打麦歌》、《打荞歌》、《生产歌》,都彰显出怒族人民辛勤劳动、追求美好生活的发展过程。
 6、儿歌:儿歌、童谣反映的是天真浪漫的孩提时代所接触的人、物、事;人,有讲好人、坏人的;有讲大人、小孩的。有讲爷奶父母的;有讲植物的,动物的。有讲玩具和食物的;有讲过去的或现在的事的,有讲坏事和好事的,有讲高兴的事或害怕的事的。歌词结构短小、重复、内容简明清新、节奏明快轻松、语句连环易记,这是怒族儿歌、童谣的最大特点。儿歌曲调也比较简单,常常只用mi,la,do或mi,sol,la,do等三音列或四音列构成。节奏规整,速度徐缓,曲调亲切温存。
三、怒族民歌的特点
怒族以民歌而骄傲,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怒族的歌声就像怒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样,和谐地存在于人们的生命意识中,可以信手拈来,无拘无束,而又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它的魅力已经逐步为世人公认。怒族民歌的特点是运用隐喻手法,句式简练,语言质朴,与劳动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
在音乐形态方面,北部贡山地区的怒族音乐节奏自由、旋律悠长、音域宽广,歌唱中的唱词较多都有藏族民歌的痕迹。南部福贡、匹河一带的怒族音乐,则受到明代以来大量进入怒江流域的傈僳族的影响,歌词中掺杂有傈僳语词汇,其演唱特色及音乐风格都与傈僳族有很多共同点。总体来讲,怒族音乐节奏粗犷、刚健、有力、豪放,音乐旋律流畅、喜悦而原始古朴。例如:《母鸡下蛋》、《山鸟啄炭渣》、《江边阳雀调》等乐曲中,翩跹起舞的山鸟的形态和阳雀的啼呜声形象地表现出来,一听便浮现出母鸡下蛋和山鸟啄食炭渣时不停地转动身躯的情景,那样形象逼真的音乐旋律,优美、起伏、感人,如痴如醉,让你陶醉于乐曲的意境之中,无形中把人们带入那遥远的远古时代的意境里。
在句式结构上,以单乐句和上、下句式为主,旋律随歌词的长短而变化,反复演唱。北部贡山一带的怒族民歌大都节奏自由、婉转悠长;南部福贡一带的怒族民歌节拍、节奏较为规整,其中以切分节奏为其主要特征。怒族的民歌,语言生动,原始古朴,喻意贴切、情感深厚;节奏明朗,念起来顺口,唱起来人乐,并特别强调词性对仗,且讲究对偶和重叠。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句子多押韵尾句,有时也押头韵,韵脚不严,段落也不严。
在演唱形式上,怒族民歌大部分即兴编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其曲调有一定的格律,内容广泛,形式完整,多以达比亚、笛子、口弦伴奏。每种类型的民歌所演唱的形式不同,比如说,唱丧葬歌时,死者的亲友分为两队,分别两边对坐,人数可对等,也可不对等,一方代表阴间的人,一方代表阳间的人,用对歌的形式来追述死者的一生和人们对他离去的悲痛和不舍,人们流着泪演唱,对歌能持续一天一夜。而在打官司、办婚嫁场合唱的歌,人数必须对等,并要求参加人员必须能领唱和合歌,演唱内容不能主观臆造。还有属古歌一类的“牙扒可歌亚”,它流传在怒族古老的传统歌谣,多为老年男子吟唱。内容大都为亘古至今祖先在怒江两岸生活的情景,听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它会把你带到那遥远的远古时代,使人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优美的音乐进入你的心扉,仿佛看到了祖先们在怒江两岸劳碌奔波,苦度日月、顽强生存、自强不息的身影。
在发展演变上,怒族民歌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不一样。怒族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虽然当时怒族人民生活极其贫困,文化水平极端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根本与高等学校的音乐殿堂无缘。但是祖先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天才,以超绝的体察能力,把他们所遇的经历,所受的情感都能够用曲调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就使怒族民歌逐渐形成,并在不断地演变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形成现在具有固定音调的韵律。旋律严谨、精深、精湛。怒族民歌的不断形成和发展标志着怒族社会的文化生活不断跃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怒族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怒族人民创作并积累了大量的民歌。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为我们的民族音乐增添了光彩。每一首民歌都代表着怒族的每一个故事,代表着怒族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一个事物的产生,同时象征着每一个时代的进步,象征着人类改造社会的艰辛历程,这给现代人们赋予了一种无限美好的回忆。如今,怒族民歌在全怒族地区乃至全国也闻名遐迩,它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本体中的一部分,犹如一颗明珠,展现出怒族原始古老文化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逐层推进怒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继承怒族民歌所担载的历史意义,也必须不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怒族民歌,使怒族民歌伴随怒族社会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规化,价值化,直接成为怒族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柱。
参考文献:
1、           怒族人民信息港
2、           怒族文化大观/刘达成主编
阅读次数:4983
发表评论:
现在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标    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查看所有评论     
 
 上一篇文章:若柔人族源追踪考识
 下一篇文章:浅谈木与怒族怒苏的精神文化
文章搜索
关键字:
天气预报
怒族歌曲-怒族服饰-怒族舞蹈-怒族节日-怒族酒歌-怒族文化-怒族研究-怒族自治县-飞来石-怒族乡-怒语-路怒族-怒族仙女节-怒族图片-哦得得-怒江
copyright © 2007 Nuzu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怒族人民信息港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怒江州福贡县民族生态园哦得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988626976  传真: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邮箱: odede@qq.com   滇ICP备0800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