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怒族风情  >>>   怒族同心酒
怒族同心酒
本文由 程超 发表    来源:怒族人民信息港    2011/6/17 23:06:40  
怒族同心酒
程超
酒是怒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更是他们待客的必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他们的饮酒方式一般是边饮边聊。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己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怒语为“立团易”。同心酒不是一种酒类名称,“同心”即“同心同德”,当双方久别重逢,聊得投机,情谊至深时,才会喝同心酒。所以同心酒不是简单的量的迭加,讲究的是多情多意的喝法。体现怒族酒文化中自省、自强、自立、自奋的精神。
传统的同心酒喝法,即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置身于这种情深意浓的场景,即使是平日滴酒不沾的人,也难以推脱。因为只有喝了这同心酒,你才算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如今,同心酒的喝法又发展演变出了,“三江并流酒”、“拥抱酒”,以及“多人共饮同心酒”等喝法。“三江并流酒”,男方正坐中间,双手搂住两位坐在其大腿上的敬酒者(一般为女性),三人脸紧贴在一起仰面共饮一碗酒。此种喝法,坐正中间的人喝了大部分酒,在饭馆接待等带有展演性质的场合中较为常见;“交杯酒”,有交心之意,即双方各持一碗酒,相互缠绕后饮下。不仅有双人交杯,还有多人交杯;“拥抱酒”,双方身体紧贴后,各自将持有酒杯的手绕过彼此肩膀后将酒饮下;在重大的节日期间,人们先将一根粗壮的龙竹锯下,再把较细的金竹制作而成若干竹筒杯嵌入之前的龙竹中,这就制作而成了可供多人同时共饮同心酒的盛酒器具。
 
一、同心酒的来源
怒族是生活在这片美丽而神秘的怒江大峡谷中最早的民族。然而,怒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无法在各类文献记载中来查找同心酒的来源。粮食是酿酒所必需的材料,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前,怒族还是一个游猎民族,靠采集和打猎为生。老姆登村委会副主任郁伍林告诉我们:古时候怒族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常常食不果腹,其中的一些猎人为了寻找猎物,常常到一些较偏远的地方捕猎。这时他们来到了一些大山上的缓平地带,并发现了一些谷类植物,而且可以食用,但是他们不敢轻易地取种种植这些植物,因为他们害怕种植后会被周边的飞禽会很快的吃完。在临走前定下誓言,如果来年这些植物还大量生长存在的话,便移居此地。次年,这些猎人在此来到这里,看到这些谷类作物还大量存在,而且生长得很好,他们欣喜若狂。之后,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都有一些粮食作物的种植,这样就弥补在捕猎较少的情况下,食物的供给。这样,有了粮食酒的酿造便有了可能。即便如此,在峡谷这样地理环境中,本身可用于有效种植粮食的耕地就较少,最终收获粮食还是不够用于食用的。所以,酿制而成酒便显得特别珍贵,当地人就有了“一斤粮食一滴酒”的说法。在今天搜集到怒族的传说和古歌中,可以看到古老的怒族人民每逢春耕或收割时节都要拿一些酒敬给谷神,以请求保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到山上狩猎也得先向山神和猎神奉酒。住新房也必须向神灵献酒,以保佑全家平安无事。怒族信奉的鬼很多,在祭祀这些鬼时酒是不可或缺的祭品。在节日、举行婚礼或朋友聚会的场合中,人们总是以酒助兴,然后吟古歌、唱“哦得得”、跳“达比亚”舞。
古代,怒族社会部落之间或是与其它民族之间也会有冲突和争斗。怒江州旅游局娅莎局长告诉我们,同心酒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在双方达成一致后,争斗双方的首领或头人便会以共饮一杯酒的方式代表着矛盾的化解,乃至形成同盟,化敌为友。据说,当时同心酒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都能喝。也就是必须在本部落内有一定身份地位人,并且在谈判或是重要的外交场合时才能喝同心酒。之后,在民间的一些聚会中,数人聚在一起,主人家也会用酒来招待客人,但是量很少,只好一碗酒轮流着喝。所以,人多酒少,当有人在喝酒时,另一个人便催促道:“易拉秀!”“易”为“酒”,之意,“拉”为“快”,“秀”即为“喝”的意思,“易拉秀”就是“快喝酒”的意思。在婚嫁宴请时,负责倒酒的一般是新娘的兄弟,也就充当酒官,经常说着:“易拉秀!”当两人聊得很投机,气氛融洽,酒又剩得很少时候,两人共饮一碗酒,这时同心酒便出现了。这或许就是同心酒最早的雏形。
 
二、同心酒的场域
在一些带盈利性质的宾馆、饭店和农家乐经常可爱看到穿着怒族服饰的服务员,唱着祝酒歌,主动和宾客喝同心酒。也颇让远道而来的宾客感受了怒族的同心酒文化,可谓"高兴而来,醉意而归”。但是,在此类带展演性质的同心酒,不论在同心酒的喝法、酒具等方面都不会有过多的讲究。
怒族村寨中的同心酒,我们称其为民间性质的同心酒。此类性质的同心酒喝法就有许多的讲究。在怒族的古歌中,提到了喝酒喝了七天七夜的故事。听老人们说目前在一些村寨中也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是能喝到七天七夜是要双方非常交心,感情至深。在这种场合,每次酒杯里盛的量也不会很多,所以不容易喝醉以至于能持续很长时间,若一方觉得困了,则睡上一会儿后又继续喝酒聊天,很是惬意。在这次调查中,亲眼看到一些老人聚在千脚落地房的火塘旁边,取着暖,唱着酒歌,不时同饮一口同心酒,或许没有任何的下酒菜,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畅谈。
怒族人民非常热情好客,见到有人到家中拜访,即使是陌生人,也会先泡上茶,然后倒上一碗酒。怒族人是很讲究待客礼仪的,但是,很忌讳客人拒绝主人用于招待的酒水和食物。在喝酒的同时,见客人的酒杯里酒不满便立即斟满。斟酒时,如果用勺,则要用惯用手朝身体一侧倾斜倒入酒杯中,反之则视为不敬。主人会一直陪同客人喝酒,并不断的劝酒,如果客人不能喝了,也不强求。客人可以把最后一杯酒留着,最后一饮而尽代表自己就要离开。这也就象征着怒族人家有吃不完的粮食,喝不完的酒。敬酒也是有讲究的,这期间有三个步骤:“看酒”,“闻酒”,“饮酒”。当有人敬酒时,受敬一方,首先是看酒,若心中怀有怨恨,不愿与此人交往,便看了眼酒后转身离开或是不做声;若觉得两人投缘,并相互尊敬看好,值得继续交往下去便会又“闻酒”,意为词酒乃好酒,见证双方的友谊缔结,之后便“饮酒”即饮同心酒,这时双方最好是不能让酒外滴,保证喝完杯中每一滴酒,最后倒杯以示喝完。两人在共饮的同时,主人方会将碗刻意朝客人方向倾斜,此举其实没有要灌客人之意。在农耕不发达的怒族社区,粮食不足,酿制出的酒就显得格外珍贵,主人有待客之道便让客人多喝。但在今天的一些展演性质的酒会中,许多客人也会被弄得苦笑不得。特别是在款待尊贵的客人时,会将本已酿好的成品酒再次烤好,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在烤酒期间,若就烤得不好,变味,意味一方中邪,有妖魔缠身失了魂魄。这时,需要对方的祝福,就会有喊魂之类的仪式出现。一般这种仪式仅限于当事人双方,其他人很难见到,有不宜外传之意。怒族很看不起喝醉酒后酗酒闹事。同时,怒族人到别人家做客也最禁忌喝酒醉后到处乱吐,这是他们认为最丢脸的事。而怒族妇女更不能醉酒,醉后乱吐那是万万不能的。
 
三、同心酒发生的对象
在今天的一些展演性质的同心酒聚会中,可以看到不论年龄,不论辈分,不论性别,甚至不论相知与否的人们之间都在喝同心酒。所以同心酒的真正文化意义在这些场合中也已变味。
之前我们说到同心酒最早是在部落之间谈判且化解矛盾后,双方首领之间才能有的一个仪式。也就是说同心酒在怒族社会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是要在双方都坦诚相对,情谊至深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象征着双方感情的拉近。所以,喝同心酒双方的对象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长辈与晚辈之间是不能喝同心酒的,不然视为违背了道德伦理;再者,夫妻双方也是正常情况下不喝,除非在成婚之日,或是重归于好之时;最后,上级与下级之间也很少见。在不同性别之间喝同心酒是允许的,而且较为常见于年轻人之间。在两人谈得投机之时,若以年轻男子对某位女子有爱慕之意,也会主动要求女方共饮同心酒。只要女方对男方也同样有好感,便会喝同心酒。就这样,同心酒也撮合了许多怒族男女青年。在喝完同心酒后,双方之间感情会巩固且进一步加深。
 
四、怒族的酒类
1、白酒。怒族人自酿白酒,方法是酿酒前把包谷、荞麦或是高粱煮熟,放在簸箕内,拌好酒曲,冷却后,用稻草、蕨菜叶等盖在簸箕内发酵3~5天,放入蒸馏器内蒸馏,制得白酒。蒸馏器一般为腊木制成的,所以酿制而成的就不会头疼。这种酒是怒族人民很喜欢的酒,能舒筋活血,喝多了也不头晕,不伤胃。一些人家,在干活前用水煮上一锅包谷或着是高粱之类的粮食,放上酒药就等它发酵,中午期间回到家时,就会用一根管子吸上几口。之后就会觉得精神很好,又继续下地去干活了。白酒现在不是每家每户都经常酿了,但是一般也在重要节日期间都会自己酿,例如开春节(如密期)、仙女节、元旦节和圣诞节等等。包谷酒、高粱酒和米酒是经常酿的酒,荞酒的成本就要高一点了。
2、烤酒。怒族在有贵客临门的时候常用怒江峡谷有名的土锅或者铁锣锅烤制烤酒来待客。怒族烤酒大概需要这些东西:一个怒族土锅或是一个铁锣锅,一口底部被烧得干净的铁偏锅,熬酒的人一般是怒族妇女,她们很娴熟地在操作着,把那埋在地里较长时间了的苦荞酿酒挖出,舀出一桶,放入锣锅中,内装入少量清水,架于火塘上的三脚架上,锣锅上架上那清洁的铁锅,铁锅内放入满满的清水,锣锅底下快火煮十来分钟,然后改为微火,过上20~30分钟,怒族烤酒便可以出锅了。酒出锅的时候,那酒热气腾腾,酒香四溢,辣劲十足,囊括着怒乡山水的精华。[②]
3、杵酒。怒苏人和阿侬人用玉米、大米、高粱和鸡足稗混合酿制的叫杵酒和浊酒,它们的酿制除了原料有一定区别外,酿制方法和过程是一样的。都是把粮食蒸熟,放在簸箕里冷却后加入甜酒曲拌匀,装进陶罐,用布密封罐口,再把陶罐放置在火塘边慢慢烘烤,每天转动陶罐。冬天需要约20天的发酵时间,夏天则只需要10天左右的发酵时间。饮用时用专门舀酒的木勺子从陶罐里掏出杵酒,放入盆内,冲入凉水或者开水浸泡,用木勺和竹滤挤压滤去杵酒的米查质部分,即可饮用。怒族人民在春节期间家家都会制作杵酒,除送礼外,都是自家食用。这种酒的酒精度为17%~18%,喝过之后会留下淡淡的甜味,这种水酒既解渴又解乏,还能增进食欲,酒味醇正、甘甜,营养丰富,故有“峡谷啤酒”之美誉。怒江最著名的可能就是他们的米酒了,每家每户都会自己酿制米酒,因为以前生产方式落后,粮食生产量比较低,在制作大量的水酒就耗费了许多粮食,所以他们对用不多粮食酿出来的米酒看得非常重,除了平时自己喝一点以外就是有尊贵客人到来的时候才拿出米酒。然后用土坛子封起来,当尊贵的客人到来的时候,他们就拿出来,倒在一个用竹子做的杯子里面,然后就唱起敬酒歌,要客人一定喝下去。如果客人不喝,怒族同胞就会认为是客人不高兴。所以在怒江,当您热情地喝下怒族同胞敬您的米酒,就是对他们最友好的回应。[③]
4、侠拉,是怒语的音译,在怒语里“侠”是肉的意思,“拉”是酒的意思,故侠拉即肉酒。一般用鸡肉、野鸡或者其他野兽的瘦肉与上好的烧酒做原料,其制作方法是:先将肉剁成小块,然后放在锅内用漆油酥油煎炒,炒至脆黄时,稍退火倒入烧酒,覆上锅盖把酒烧开便可食用。经过这种特殊烹制方法加工出来的肉酒,不仅味道鲜美,香气扑鼻,甜中带辣,而且也是滋补身体,强健筋骨和治疗风湿病、营养品和良药,同时也是怒族待客的上好饮料。
 
五、怒族的酒具
传统怒族用于盛酒的器具有:牛角杯、金竹筒、龙竹筒、木碗等。最早的盛酒器具要数牛角杯了。因为怒族属狩猎民族,在猎到野牛后,割下牛角作为饮酒的杯子。
怒族的竹文化和木文化也是颇为丰富的,在怒族居住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家家房屋周围都种植有几簇竹子。当地人把这些竹子又分别称作金竹和龙竹。在把竹子沿竹节锯下后,所得的竹筒做酒杯用。金竹筒较为细,所以容积较小,一般用于盛度数较高的酒,例如:荞酒、高粱酒和包谷酒。然而容积较大的龙竹筒则盛一些杵酒之类的低度酒。用竹制的酒杯盛酒,饮酒时会伴随有竹子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怒族人把酒和青竹都看作驱除邪恶、蛇虫之物。传说,怒族居住的地方有很多野兽和蛇虫之类不祥之物,经常吃牲畜和迫害庄稼,甚至危机人们的生命,所以人们喝了用竹筒盛的酒就可以达到驱邪的效果。盛过酒的竹筒在使用过一次后便丢弃。如今,在一些节日活动中,还出现了一根长长的龙竹筒中嵌入许多金竹杯的酒具,用于多人共饮同心酒。也会经常发现木碗用作盛酒的器具。
 
六、酿酒器具
怒族酿酒工具,现在主要是使用木制的蒸酒器。大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蒸酒器,用圆木挖成,蒸酒器的底部有一个十字形的架子,中间有一个小方孔,蒸酒器还包括一个木制的酒槽,怒语叫“龙吧”。掏水酒的小木勺是用整块木头挖成的,而在喝杵酒酒时少不了由野生油竹和实心竹编成的杵酒酒滤,因为杵酒是用水磨磨碎的玉米面发酵而成的,玉米面比较粗糙,米渣质太多,需要用竹滤来滤除米查质部分。当然怒族人在自制酒时都离不开大铁锅。
 
七、同心酒与多种文化的交织
在怒族的同心酒文化中,其中也蕴含着歌舞文化、民居文化等。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要属歌舞文化。在怒族地方,喝酒是一件大事,敬酒歌则是调节气氛最好的一种方式。怒族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歌,民歌主要分四种,一是情歌,在心爱的人面前,以歌声传情达意是各民族青年的共同的传统。二就是唱历史的,怒族是没有文字,为了传承历史,他们就把历史按时间编成歌曲,用唱来表达自己村寨和家族的历史。三就是祭祀歌曲,这些歌曲都是在祭祀时必须的,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神民的敬畏,对死者的怀念。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民歌就是敬酒歌。说到酒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敬酒歌。每次吃饭,不管是在大酒店还是小饭店,每次一上桌子菜刚上来,敬酒的人也就跟着过来了。不管你喝不喝,反正他们已经开始唱上了。当地的怒族人告诉我们:“我们怒族非常讲究文明和礼节,比如,当客人到来的时候,他们都会捧出精心酿制的美酒向客人唱敬酒歌,敬献给客人,为客人洗去旅途的劳累,从这个意义上体现了我们怒族的礼节吧”。怒族不会喝酒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不会唱敬酒歌的人更是基本没有,从老年人到小孩,从普通的老百姓到州长,每个人都能随性的唱上两句。敬酒歌没有任何的格式,很多都是随兴而起,不同的场景还会唱出不同的词。
怒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怒族山寨,哪怕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也会依呀学语般地哼上几句歌,也会踏出歪歪斜斜的舞步。在喝得兴起时也会不由跳起舞来,他们的歌唱不完,舞跳不尽。怒族的传统舞蹈有120多种,内容涉及历史、宗教、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舞蹈模拟性强,动作粗犷豪放,敏捷有力,节奏鲜明。如反映动物习性的《鸡抖脚舞》、《母鸡下蛋舞》、《乌鸦喝水舞》、《猴子打架舞》、《斗羊舞》;反映生产劳动的《挖地舞》、《载秧舞》、《放羊舞》;反映爱情婚姻的《找情人舞》、《逗趣舞》、《迎亲舞》、《逃婚舞》;反映艺术生活的《反弹琵琶舞》、《双人琵琶舞》等等。[④]
怒族善于演奏乐器,瑟琶和口弦较普及。在酒会上就是男的弹“达比亚”、女的吹“口弦”。青年男女谈恋爱,不是用语言来交谈,而是靠“达比亚”和“口弦”来弹。当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向她弹响怀中的“达比亚”,“叮咚”地向她倾诉心中的秘密。女青年听到求爱,会吹起“口弦”以作答。双方可以提问、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各种问题都都可以“弹”,他们都能够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都不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从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八、同心酒的功能
在婚嫁中,同心酒具有结缘功能。怒族男女青年订亲时,男方请自己的兄长、姐夫或者舅舅到女方家提亲,男方须带上四瓶酒及烟、糖、茶等礼物,说亲时,媒人先用一瓶酒请女方家长喝,并说明来意,如果女方父母同意亲事,媒人就用另外三瓶酒请女方亲友、邻居喝并跳舞,表示女方家长同意男方的求婚。双方如果女方家长不同意,就不收酒等礼品,并请男方媒人把礼物背回去。双方家长见面共饮一杯同心酒后代表定下了这桩亲事。
调解功能。怒族社会在解放前尚未形成成文的法规,在调节处理一些违背家庭、社会道德的行为时,只有凭借历史留下来又能为公众普遍接受的习惯法来解决。民族内部、家庭内部的纠纷,请头人来裁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怒族还残存着一些较为原始的判定是非、主持公道的方式,例如,喝血酒来判定是非。即使是现在,怒族人在处理不属于刑事案件的各种纠纷时,还是主要靠调解来解决。调解时由有威望的人担任调解员,调解员进行调解并提出解决建议,询问双方对调解的结果是否满意,如果满意则让当事双方喝同心酒,以示化解怨恨和睦相处。酒在此时成了解怨恨、泯恩仇的溶剂。
宾客交往功能。怒族人民十分尊重友谊和热情好客。有客来是怒族人感到极为愉悦和有脸面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准备酒饭招待客人。特别是对远方多年不见的客人,宴席上除了准备怒族特色独具的饭食,例如:手抓饭,烤乳猪等,酒就是主人家自制的杵酒,用这种酒招待客人,表示主人的诚心,因为酒是主人用自己劳动的双手换来的,是主人用心血熬成的。宴席的高峰是主人看客人吃的差不多时,便双手捧起盛满酒的竹筒走到客人面前说“:你就像天上的星星,从远方到来,在我们的心里永不消失,愿我们的友谊像滔滔江水长流不断”。然后与客人共捧竹筒,互相搂着脖子,一同张口一饮而定,女性怒族和客人也喝“同心酒”。喝时两人搂肩搭背,嘴脸相贴,同时将一碗酒灌入对方的喉咙中,一饮而尽,诚挚坦荡。酒酣之后,主人唱民歌,然后宾客对歌共乐直至迎客宴结束。
 
九、同心酒的文化变迁
同心酒作为怒族由来已久的习俗,应该世代相传和继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同文化的影响,怒族的饮酒习俗和酒文化也将发生变化。在本次田野调查的老姆登村,我们发现的信教群众比例达到了64.1%。然而在本地的基督教条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喝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心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信教群众中,对酒的观点也大有不同。村中一些信教的年轻人也少部分还是饮酒。
 
参考文献
 
王子华,汤亚平:《彩云深处起炊烟》—《云南民族饮食》,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75页。
 
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怒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
 


[①] 作者: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09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②] 王子华,汤亚平:《彩云深处起炊烟》—《云南民族饮食》,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75页。
[③] 同上。
[④] 云南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怒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
 
阅读次数:4989
发表评论:
现在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标    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查看所有评论     
 
 上一篇文章:记忆中的小宝车
 下一篇文章:再话怒苏·情韵
文章搜索
关键字:
天气预报
怒族歌曲-怒族服饰-怒族舞蹈-怒族节日-怒族酒歌-怒族文化-怒族研究-怒族自治县-飞来石-怒族乡-怒语-路怒族-怒族仙女节-怒族图片-哦得得-怒江
copyright © 2007 Nuzu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怒族人民信息港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怒江州福贡县民族生态园哦得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988626976  传真: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邮箱: odede@qq.com   滇ICP备0800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