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怒族风情  >>>   故乡的山林
故乡的山林
本文由 叶 世 富 发表    来源:怒族人民信息港    2011/6/17 22:31:13  

故乡的山林

                                                                             叶 世 富
      山林,美好的山林,会引人进入梦幻般的童年时代,也会诱人憧憬美好的未来。我的故乡在甲怒,童年时代故乡的山林是美好的。从南子里甲河至北甲怒河两条河中间肥沃的大片土地是故乡百姓的土地。记得在童年时代,从沿江一线至碧罗雪山山巅都是树林,生长着榕树、槐树、松树、栗树、青刚树、栎树、秃杉树、冷杉树、红豆杉树、三角凤树、榧木树、枫树……还有名目繁多的树木,加上民间人工栽培的田边地角的绿化带、村前寨后的漆树、核桃树、梨树、李树、木瓜树、桔树、柠檬树等的装点下,怒寨的田园、村落掩映在绿树丛中,显现出边疆怒寨独特的风光,好似蔚蓝色的大海环绕着怒寨的四周,春意融融,美丽极了。每当清风轻轻地吹来,摇晃着怒寨四周树林的枝叶,发出“挲挲挲”的风声,卷起一轮轮绿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会使人沉浸在绿色的海洋之中。此刻,村寨四周松涛阵阵,绿浪滚滚,给人以美的享受。我特别眷念当年那枝繁叶茂,阿娜婆娑,枝杆数人难围的苍天大树——怒江东岸一棵连着一棵掩映江水的大榕树;通往故乡大道益果科路人歇脚处的遮荫大栗树和黎佐王质路人歇脚处的遮荫大栗树,对这些遮荫大树,我至今仍感激不尽。记得,有一年夏天,我跟随父母到江边去背早熟的包谷,当日,烈日当空,夏日炎炎,背着沉重的包谷,由怒江边朝半山腰的怒寨爬去,一路上热得透不过气来,脱去身上的衣服,半裸露着上身往上爬去,汗水像泉水般的往下直流,热得死去活来,硬着头皮再往上爬,多麽艰难地来到黎佐王质路人歇脚处的遮荫大栗树下,这才倾刻消除了我身上的热气,为之,我对遮荫树产生了感激之情。坐在遮荫树下,凉气轻轻地袭来,浑身舒适凉爽,自然而然地倚着包谷背子舒适地睡着了,傍晚时分才回到怒寨,从此之后,我对遮荫树一直怀有眷念之情。同样,我也仍非常感激童年时代故乡的树林,因为,它向我提供了柴火和松明,使我免遭了皮肉之苦。怒族家教非常严格,有从小培养“德能勤”人才的习俗,从不给孩子一天清闲的日子,一味地强调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父母每天按排我砍四背柴火或一背松明,由于树林和松林在怒寨四周,距我家只有百十步远,一天砍四背柴火或一背松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砍十背柴火或两背松明也不成问题,只不过童年时代玩性太大,再说甲怒盛产松明,又易燃美观,弛名江北一带,一天砍两背松明也不成问题,假若树林和松林不在家门口,完不成父母下达的生产任务,就必然遭受皮肉之苦了。所以,我同样感激和眷念故乡的树林。因故乡有这些树林,林中栖息着野鸡、班鸠、箐鸡、喜鹊、乌鸦、画眉、百鸟、野兔、飞鼠、松鼠……每当早晨或白天,寨中、村前寨后的林中,或树上雀鸟叽叽喳喳,唱出各种动听的歌声,汇集成悠扬的交响曲,悦耳动听;傍晚或夜间,飞鼠或松鼠哐哐地歌唱,使人迷醉在大自然奏响的悠美乐曲之中。特别在那春暖花开的时节,怒寨好似戴上花环,鸟语花香,加之蜜蜂翁翁,彩蝶飞舞,热闹非凡,美丽极了!
真可惜,童年时代故乡的这些树林现今已不复存在,沿江一线遮荫江水的美丽的大榕树在公路开发时被毁了,装点怒寨的大片树林——遮荫树、水源林、神山老林以及山上的所有树林都在农村办公共食堂时被毁了,整个寨子的山岭都成了光秃秃的山岭,草木不生,死气沉沉,毫无朝气,也听不到雀鸟或鼠类动听的歌声了,但我仍然眷念着童年时代的树林,有朝一日,我定能见到童年时代的这些树林。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怒寨,农村实行了联产生产责任制,加上实行科学种田,解决了故乡百姓的温饱问题,随着故乡经济的发展,百姓普遍建盖了宽敞明亮的石棉瓦房,有的甚至建盖了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混合平顶房,如今故乡的怒族百姓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与此同时,故乡又进行了两山划分、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大种果木、风景树、栽种竹子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林业建设,树林的春天又回到故乡,故乡的的树木又绿了起来,虽说树林规模没有童年时代那样辽阔,树的枝杆也没有童年时代那样粗壮,但故乡的树木已成林成片由半山腰直延伸到碧罗雪山山巅,密密莽莽,绿荫覆盖,昔日故乡光秃秃的山岭又披上了绿装,绿得喜人,新发的树枝杆最小的已有碗粗,中间的已有腿粗,最大的已有腰粗,正在茁壮成张。伴随着故乡树木又生,怒寨雀鸟、鼠类又多了起来,还原童年时代那种树林掩映田园、村庄、花团锦蔟、鸟语花香、密蜂翁翁、彩蝶飞舞、雀欢鸟跃的山林已为期不远了。再说天保工程,高山上的天然林保护得如何呢?天保工程是实行得好的。为了看个究竟,我借两次燕子洞之行,一路上仔细观察了故乡的山林。二0 0九年九月十五日清早,我由甲怒出发,向碧罗雪山深处进发。一路走,一路观赏故乡的山林,以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从汪羌以西至甲怒地带的茫茫山林,无边无际,绿茵茵地长着松树,也夹杂着少许杂木,松树枝杆只有腿粗,属幼松;由汪羌至腊朵禾地带的山林是杂木林,也是无边无际,其内有麻栗树、水冬瓜树、栎树、还有杂木,树的枝杆有腰粗,属中龄树;由腊朵禾至扎目干地带的山林是原始森林,森林里生长着栎树、松树、冷衫树、山竹,还生长着雪山上特有的名贵树种一一一秃衫树、红豆衫树、三角枫树。当我一步入扎目干原始森林,好似进入神秘的世界,山竹林淹没在原始森林之中,长得密密麻麻,很难钻入其内,外面丝毫见不到其枝叶,林内却一丛连一丛地生长着,长得非常茂盛,枝杆也很坚硬,在冰雪的积压下,半数山竹倒伏在地上,半数山竹弯着腰,低着头半立在地上,少数山竹依偎着树直立在古树下;林中倒塌的枯木朽树横七竖八地挤成一堆躺倒在地上,朽木桩像一个个孤老头半蹲在地上,其杆有大囤箩那样粗壮,有的古木桩则拦腰截断,秃头秃脑地直立在林下;林中的藤蔓也很显眼,臂粗的藤蔓自然地拉直,像溜索样横架在山箐的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有的则挂在古树枝头垂直下来悬在半空或缠绕在古树枝杆上,或像莽蛇样盘在地面上叠成一堆又一堆;更喜人的是林中古树直立,枝杆粗壮,数人难围,树杆高耸入云,有数十丈高,古树间很有规则地保持一定的株距,一棵挨着一棵由河谷的低处向山巅延伸,形成茫茫林海,古树枝叶相互紧贴,形成绿色天伞,遮天蔽日,抬头望不到天,低头看不清地,稍有不慎,易于迷失方向;林中透不进丝丝阳光,大有阴暗幽森之感,更看不清古木林有多大;林中地上枯枝败叶堆积,土层松软湿滑,不时嗅到腐质质臭气味,既臭又香。我高一脚低一脚地穿行在阴暗湿滑的原始森林之中,最终穿过密林,来到生火山上,一来到生火山上,海阔天空,见到了天地和光日。站在生火山上远眺,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横断山脉全然奔来眼底,向东看到甲陶山峰,向西看到嘎日贡横断山脉巍峨的益乃玛亚岩峰,向南看到腊乃禾山峰,向北看到雄奇险秀的扎阿康岩峰;又站在生火山上俯瞰,看见扎目干河谷的茫茫林海,无边无际,油绿苍翠,郁郁葱葱,在山风的吹拂下,扎目干河谷的原始森林像绿色的海洋卷起一轮轮波浪,此起彼伏,绿浪滚滚,汹涌澎湃,美丽极了。从低谷到半山腰,长着翠绿的栎树,长得非常挺拔粗壮,再上去,就长着秃衫树、红豆衫树、三角枫树等雪山上特有的名贵树种,最顶端长着冷衫树,冷杉树生命力非常旺盛,在岩峰上也能长出梃拔粗壮的大树来。每当初冬时节,雪染的原始森林,层林尽染,红绿黄交相辉映,加上山巅上白白的初雪,很引人注目。每当我看到这些山林,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自然地联想起曲波小说《林海雪原》的美景,回想起童年时代故乡的山林,犹如亲眼目睹了童年时代的树林,内心得到莫大的宽慰。森林是宝贵的,森林里不仅有植物,而且有野生动物。在扎目干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孟加拉虎、山豹子、豺狼、黑熊、獐子、山驴、岩羊、马鹿、麂子、金猫、猴子、飞鼠、松鼠;雪鸡、雉鸡、红雉鸡、竹鸡、黑斑鸠、白头翁、画眉、百鸟……,难怪有这么多野物,怒族古人才常到雪山上去狩猎,以维持生命。生火山上还有一个野兽聚集的大岩洞,当地人形像地称这个岩洞为“野兽大礼堂”,猎人一到这里去狩猎,必获野物,满载而归。每当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时节,森林里的各种野兽和百鸟举行大合唱,各种野兽和百鸟的歌声汇集成一曲曲动听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在山间阵阵徊荡,热闹极了。
童年时代故乡山下的古木已消失了,山头上的古木依然辛存着,且成林成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虽山下复原的树木现在尚无山上的树木那样粗壮、高大,但它决非是简单的复原,它是在阳光和月光的照耀下,经过艰苦劳动、流血、流汗复原的,从中使我看到了希望,相信将来山下的树比山上的树更绿、更粗壮、更高大、、更枝繁叶茂,因为,现在的太阳更红,月亮更亮。童年时代向来是比较幼稚的,童年时代孰不知树的好处,只知树是用来烧火或用材的,更不知树与生命攸关,不呼吸,人类就难以生存;没有水,生命就不存在,庄稼也生长不了。水是生命之源,供万物成长;树是水之源,没有树就没有水,二者与生命息息相关!
啊,树,生命之树,故乡山林又绿了。
 
阅读次数:5578
发表评论:
现在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标    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查看所有评论     
 
 上一篇文章:老母登村地名故事
 下一篇文章:怒族节日—吉佳姆节
文章搜索
关键字:
天气预报
怒族歌曲-怒族服饰-怒族舞蹈-怒族节日-怒族酒歌-怒族文化-怒族研究-怒族自治县-飞来石-怒族乡-怒语-路怒族-怒族仙女节-怒族图片-哦得得-怒江
copyright © 2007 Nuzu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怒族人民信息港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怒江州福贡县民族生态园哦得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988626976  传真: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邮箱: odede@qq.com   滇ICP备0800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