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怒族村寨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概况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概况
本文由 怒族人民信息港 发表    来源:怒族人民信息港    2014/10/11 12:52:37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概况
 
1949年8月25日,贡山和平解放,成立贡山办事处,1950年3月11日,成立贡山县临时政务委员会……1956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贡山县第一届各族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丹当隆重召开,10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从此,贡山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昂首阔步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怒江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怀下,贡山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建设贡山的新篇章。
一、神奇美丽的“三江明珠”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7°29′—28°23′,东径90°08′—98°56′之间,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德钦县,西与缅甸联邦接壤,南连福贡县,北接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国土总面积4506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72.008公里,贡山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全县辖丙中洛乡、捧当乡、普拉底乡、独龙江乡、茨开镇等四乡一镇,总人口35000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祖国西南边陲最富有民族特色、最具有开发潜力,充满无穷魅力的民族自治地方之一。
(一)多元民族文化共存
全国56个民族中,在贡山居住的有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白族、纳西族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3145人,占总人口的96%,特有世居民族有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4个,为全国民族成份最多县份之一,独龙族、怒族为全国22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多元民族文化共存是贡山县最显著的特色。
(二)东西方宗教文化兼汇交融
在人口不足四万的贡山县境内,有着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的罕见现象。基督教于1930年由美籍传教士莫尔斯传人贡山,天主教于1896年由法国天主教任安守神父传人贡山,藏传佛教(喇嘛教)于1773年由西康省(今四川省)德格县佐钦寺杜建功喇嘛传人贡山丙中洛藏区。从此,贡山县成为四教并存多种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同一个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同一个家庭成员中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三)资源富集
地处怒江大峡谷北段“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贡山县,拥有世界级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被誉为自然博物馆、人类文明处女地、生物物种基因厍。
这里拥有世界级生物资源。境内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4.3万公顷,占整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6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9%,动植物物种富集,至今还保留有大部分原始森林,植物垂直谱带层次明显,生长有从亚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植物,种类丰富,有植物2686种,哺乳动物192种,鸟类269种,昆虫1690种。植物中光叶珙桐、木沙杨(树蕨)、长蕊栏、贡山厚朴等分别为国家一级和二级珍稀保护树种,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有羚羊、小熊猫、云豹、金钱豹、戴帽灰叶猴、水鹿、巨晰、红腹角雉、黑颈长尾雉等种类,因此有“物种基因库”之称,是南亚高原至青藏高原动植物种基因交流的“空中走廊”。
这里是中国西部水资源最富集、矿藏储量较大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的水能资源和矿藏资源;境内怒江、独龙江两大水系及支流水资源富集,有大小河流138条,较大河流37条,可开发利用的有42条,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136.83千瓦。矿藏资源富集,探明的有铅、锌、铜、铁、锡、硅、大理石等十几种,矿藏蕴藏量大,仅大理石就达28.4亿立方米,铅锌矿44万吨,硅矿100万吨。
这里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贡山70%的面积属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30%属于景区保护区和协调区。首批规划认定的景区有5片49个景点(不包括独龙江),怒江第一湾、怒江第一啸、桃花岛、石门关、雾里田园风光等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境内碧罗雪山、高黎贡山、丹当力卡山直冲云霄,怒江、独龙江纵贯期间,形成“三山耸云雾,两江并肩流”的峡谷奇观。飞瀑流泉、峰壑林海、高山湖泊、壁崖秀谷、奇峰怪石、山花林海、古木奇树、秋林红叶等景象构成贡山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境内最高海拔为5128米(嘎瓦嘎普主峰),最低海拔1170米,海拔高差达3958米,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是全球少有的一块集科考、探险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秘境。
这里拥有世界级民族文化资源。贡山的居民除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四个世居民族外还有纳西、白、回、汉等10多个民族,各民族长期共同生存,团结友善,形成了丰富多彩、交相辉映的多元民族文化。其中,怒族的“乃仍节”;独龙族的“开强瓦节”、独龙族的纹面习俗、剽牛祭天仪式等极为独特,引人注目。
二、日新月异的和谐家园
回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成立五十多年走过的历程,是贡山各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与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程。历史上贡山集“边远、贫穷、落后、山区”四位于一体。自治县成立前,贡山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一座桥梁、没有一家医院……,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零起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上级党委、政府扶持下,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贡山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和谐家园。时至今日,贡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巨变,人们把偏僻、荒凉的山地描绘成了一幅幅日新月异、兴旺繁荣的人间美景!
(一)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处边远、山高谷深、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等原因,在建国初期贡山各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特别是地处边远地区的独龙族同胞尤为突出,仍处在原始家族公社瓦解时期,社会发育层次低。自治县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贡山各民族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社会主义社会。1950年10月中共丽江地委派来一批干部到贡山,配备了各区工委书记。1953年4月,成立了中共贡山县工作委员会,县工委和县人民政府遵照党的“慎重稳进”和“团结、生产、进步”的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依靠政府和先进民族的帮助,贡山各民族,特别是独龙族、怒族同胞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政治地位变迁,人民当家作主
解放前,贡山各族人民长期受到土司、头人、奴隶主、国民党反动派的剥削、压迫,在政治舞台上没有半点地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贡山各族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了当家作主的人。原来的贡山县工委和后来的贡山县委采取办短期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和送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学习的方式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干部,不断促进民族干部的成长,自治县成立时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00多人。长期以来,历届贡山县委、政府领导班子认真遵照党的民族政策,注重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至今,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已达2186人,是1956年的26.8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农业生产方式变迁,从刀耕火种、捕猎为生到现代农业
解放初期,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各族人民,生产工具使用木锄、木钩、木棍、石刀等木石器,耕作方式主要以刀耕火种、轮歇丢荒、捕猎为生,因山高坡陡,缺少铁质农具,农作物生产主要以木棍戳洞点玉米的原始耕种方式,特别是刚解放时独龙江乡无一亩水田。各族人民长期以“采野菜、剥树皮、找草根、狩猎”的方式获取食物度日,常常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建县后,上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生产发展,送生产工具铁锄、砍刀、斧头等并派工作队进贡山指导农业生产,历届县委、政府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固定耕种,改变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五十多年来,先后兴修水利工程175件,开挖水田达4300亩,大力推广科学种植,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09年粮食产量达10420万公斤,是1956年324万公斤32.1倍,人均有粮330公斤,比1956年193公斤翻了2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
(四)从木石器时代到现代工业
解放初期,贡山无工业可言,只有原始的石器、木器及简单的竹蔑编织、织麻等家庭手工业,还没有独立于农业之外的手工业人。建县以来,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积极探索,立足于贡山资源富集的基本县情,提出了“生物经济强县、矿电经济富县、民族文化旅游活县”三大目标,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贡山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冶金、水电、农机农具、汽修、食品生产、加工等方面不断发展,至2009年底,全县工业企业达38家,固定资产达1亿多元。
(五)从竹木照明到万家灯火
50年前边远落后的贡山没有一个电灯,各族人民“白天靠太阳,晚上靠灶塘”,长期生活在困苦当中。建县初期贡山还没有一个发电站,直到1962年才在吉束底建成了装机20千瓦的第一座小电站,至此,贡山才有一点现代文明的气息。到2009年先后修建12座水电站,总装机达6.6万千瓦,架设110千伏输电线30.88公里,全县四乡一镇全部通电,全县26个村委会中21个村委会通电,通电户达7432户,户通电率达91%。
(六)从“求神祭鬼”到医药保障
解放前贡山由于地处边远、交通闭塞,各族群众长期处在无医无药的生活当中,面对鼠疫、霍乱、天花、痢疾等流行病的肆虐只有以求神拜佛、求巫祭鬼的方式祈求保佑。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1年云南省卫生处派遣巡回医疗队在贡山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并举办培训班,1952年贡山成立了第一家医院贡山卫生院(现县人民医院前身),从此贡山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得到发展。截止2009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3个,有208名医务人员,四乡一镇26个村委会都建立了村卫生室,配备了专兼职卫生员。地方流行病得到控制,各族群众求医问药的意识普遍提高,有些疾病得到彻底消除,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证,健康状况大有改善。
(七)从“羊肠小道”“蔑索过溜”到“天堑变通途”
解放前,贡山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只有部分极少的羊肠小道.隔江两岸的群众过往只能靠蔑索溜、猪槽船,由于山高谷深,特别是独龙江乡离县城路途遥远且半年雪封山,经常发生上山冻死人,过江葬身江底的悲惨事件。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贫困民族地区的交通问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下,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努力下,1956年贡山修通了第一座满孜人马吊桥,命名为“幸福桥”,1970年碧福贡公路开通,贡山才有第一条公路。从此结束了贡山世代与外界隔绝的历史。在国家交通部、云南省交通厅的扶持下,1999年9月9日独龙江乡公路毛路开通,结束了中国56个民族中唯一一个民族——独龙族不通公路的历史。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民族地区交通问题。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为贡山县独龙江公路题词:“建设好独龙江公路。促进怒江经济发展”。到2009年。完成了通县油路、贡丙县际油路、丙察公路(贡山段)及独龙江乡村公路建设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通车总里程达641.46千米;修筑跨江(怒江、独龙江)桥梁23座,实现乡乡通公路,全县26个村委会中24个村委会通公路,通村率达92%。当年制约人们相互交往的江河天堑,今天变为坦途、桥梁已成网状分布,连通贡山的四乡一镇、山山岭岭。
(八)从“结绳、刻木记事”到信息时代
建国前,贡山有四所小学校.但由于资金及各种因素制约而先后停办,各民族社会发育程度低,文化传承靠“火塘教育”,刻木、结绳记事,文盲率高达99%。1950年4月,茨开复办学校,但没有专业老师,由政府人员轮流上课:1951年从丽江招聘4名专业教师,从此,逐步开设学校,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到2009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12所校点37个,在校生5357名,是1956年1450名学生的3.7倍。如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教授、研究生、学者及科技人员。电信通讯从无到有,1954年,贡山邮局正式成立,开始办理邮政业务报刊发行工作,同时架设开通了长途电话,结束了贡山对外信息封闭的历史。到2009年邮政通讯服务机构遍及四乡一镇,邮政通信服务覆盖了全县各个乡镇及村委会。全县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达8418户,2004年10月1日全国最后一个民族世居地独龙江乡开通移动电话。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光缆进入偏远山村,移动通信进入了千家万户,贡山已走进现代文明信息时代。
三、发展经验
回顾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五十多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中应该坚持和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主要有: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贡山已经走过的五十多年历程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团结奋进、负重拼搏,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建设家园的光辉历程。五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贡山的各项事业就兴旺,边疆就稳定,民族就团结,边防就巩固;什么时候违背这个立场,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遇受挫折,民族关系就紧张,边疆就动荡,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这是贡山建设五十多年来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必须永远记取。
(二)坚持发展不动摇
五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贡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基础。五十多年来,贡山在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无不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正确性。同时在前进的道路上,在自治县发展的过程中,实践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建设不动摇,树立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县委九届四次全会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贡山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提出: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和谐贡山,努力开创贡山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局面。
(三)维护民族团结不动摇
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解放初期贡山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面对国防问题、民族问题、土匪问题等复杂局面,贡山工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团结第一,工作第二”,“慎重稳进”的方针,组成的民族工作队,深入各村寨广泛开展“交朋友、做好事”及访贫问苦工作,号召各民族要团结、要进步,努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相互支持、共同奋斗,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消除了历史上遗留的民族隔阂,边疆得到稳定,社会有了进步,国防得到巩固。五十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保持政治社会长期稳定、边防巩固、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仍然是今后必须遵循的重要策略。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动摇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中央和省委、州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同贡山的实际结合起来,紧紧依靠贡山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矢志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贡山长治久安、不断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党委政府,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形势,不断认识县情,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符合贡山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边疆民族地区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始终坚持的根本方针。建国以来,贡山地方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时刻思考着贡山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从“团结、生产、进步”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从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到提高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奋斗目标贯穿始终。即使在“十年动乱”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发动群众修水利,开公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不断完善兴县富民的发展思路,从“以林为主”转移到“生物经济强县,矿电经济富县,民族文化旅游活县”。党在贡山执政的历程一再表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惠民之源。
四、继往开来,绘就明天新篇章
五十多年的辉煌让贡山焕发出崭新的魅力,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贡山的明天将有更多的机会,贡山将创造更大的辉煌。
进入21世纪,贡山县委、县政府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审时度势,重新认识县情,找出了制约贡山发展的七个方面因素:一是山高谷深生存空间狭窄:全县85%以上的国土面积都是高山峡谷,赖以生存的耕种土地大部分在25度以上,至今还有1万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二是经济总量不足。综合实力薄弱,发展差距继续拉大,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三是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开放程度低。观念落后,公民素质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8年,只相当于全省水平的(6.3年)的92%;五是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低;七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针对以上制约贡山发展的因素,贡山县委、政府深入分析形势,结合县情,努力探求出路,奋起直追,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夯实基础、振兴教育科技和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启动项目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抓好生态、打牢基础、培植产业、开辟财源、强县富民”的发展思路,县里将朝着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和谐贡山的目标,总体解决温饱问题,努力建设小康社会,争取到2010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达35000万元(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多),人均GDP达到10000元(1200美元左右),平均增速17.7%,高于全州平均水平,进入全省中等水平行列;地方财政收入3000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200元的计划。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切实推进扶贫攻坚进程
贡山的贫困是区域性、条件性、素质性的贫困,“三农”问题形势严峻,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难,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要全面实现温饱。一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二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继续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夯实基础,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力争实现基础设施较大改善。一是加强交通建设。按照“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交通发展思路,重点规划建设完成德贡公路、丙察公路改造、独龙江公路后续完善、独龙江边境线公路改造及南北延伸、丹珠边贸通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初步建成连接滇、藏、缅交通要道;二是加强电网建设。坚持“电网适度超前,负荷与电源同步建设”的方针,重点建设好福贡至茨开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茨开至丙中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独龙江乡境内也着手建设输变电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怒江干流贡山县城防洪堤、独龙江干流防洪堤孔目段建设任务,做好城南滑坡体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四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邮政、电视、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及服务水平。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产业
产业是经济的主体。按照调稳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调快第三产业的计划,到2010年把三次产业结构由目前的3l:20:49调整为17:51:32的要求,重点培育把水电、矿业、旅游、边贸、畜牧、林果等优势支柱产业。一是加强电源建设。到2010年,实现水电装机容量25万千瓦,水电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35%的目标;二要加快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到2010年建成年采选铅锌矿毛矿10万吨、铁选产品20万吨以上规模的有色金属采选产业。合理规划开发硅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不断探索矿电结合新路子,适时推进怒江沿线汉白玉石材和丙中洛羊脂玉的开发。三要打造“三江明珠”品牌,培植旅游产业。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丙中洛、独龙江为重点的景区开发建设格局。四是加强通道建设。到2010年,全县边境贸易经济总额达到2500万元,平均增长20%。五要加快发展生物经济,重点发展以独龙牛为主的特色畜产品,以草果、核桃、漆树、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以重楼、云黄莲为主的天然药物产业和以野生蔬菜为主的特色食品,形成支撑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主导力量。
(四)突出重点抓生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全社会厉行节约,努力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把退耕还林与经济林果建设结合起来,加快万亩林果基地建设步伐。认真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政策,加强公益林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商品林。积极发展林下产品和林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草果、核桃、漆树、云黄莲、重楼种植为主的生态经济。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高寒山区分散住户和自然保护区内住户搬迁,减少人为因素破坏,促进植被恢复,建设滇西北乃至全国最佳生态示范区和人类宜居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贡山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帮助贡山的发展,全面实现贡山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边防安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十多年的巨变,扫去了往日贫穷、落后、封闭的历史尘埃,使贡山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位不断崭露头角,在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水能资源王国”中的份量不断凸现。历史的尘埃已经落定,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光辉灿烂的前景。在前进道路上,继续发扬“团结干事,负重拼搏”的贡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各面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奋斗,努力工作,贡山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阅读次数:22954
发表评论:
现在有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标    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 看不清楚,换个图片
           查看所有评论     
 
 上一篇文章: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匹河怒族乡简介
文章搜索
关键字:
天气预报
怒族歌曲-怒族服饰-怒族舞蹈-怒族节日-怒族酒歌-怒族文化-怒族研究-怒族自治县-飞来石-怒族乡-怒语-路怒族-怒族仙女节-怒族图片-哦得得-怒江
copyright © 2007 Nuzu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怒族人民信息港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怒江州福贡县民族生态园哦得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988626976  传真: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邮箱: odede@qq.com   滇ICP备08001414号